北京裸辞,去海外当蓝领,老板开飞机来接我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人物 > 正文
北京裸辞,去海外当蓝领,老板开飞机来接我
这是一个关乎逃离的故事。她决定裸辞,半年以后,她成为了一名在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随后的四年间,她的足迹遍布大半个澳洲。与此同时,站在29岁的尾巴上,她即将存够人生的第一个100万。这种生活似乎令人羡艳:逃离平乏的日常,去被大海围绕的地方享受人生,还攒下了一大笔钱。
02

北漂两年后,我裸辞了

我从小就挺独立的。小学三年级,我爸开车送我去上奥数班,他走后班里停电了,老师就叫我们回家。我也没想着叫他来接我,凭印象走了几公里,自己走回家了。还有一次,也是小学一个补习班,课上到一半,我去同学家给他过生日,也没让老师通知一下爸妈,直接走了,我爸来接才发现我不见了。

那时候我就没有“什么事都要告诉父母”的意识,也是这样,我才能收获可贵的独立和自由。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完全没有职业规划,我把所有行业都海投了一遍,最后进入北京的一家手游公司做商务,这份工作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可以经常出差。

刚开始,我主要负责和开发商对接,但工作一年多以后,工作内容开始变得很杂。除了原本的对接开发商,我还要和公司里的财务、行政、翻译等几乎所有部门对接。有时需要一份材料,会计可能时隔一两天才能给我,但开发商又催促着马上就要。类似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我总是被焦虑包裹着,实际上却没有得到成长。

△有时会去围观附近的原住民打猎

于是我想到了大学时便向往的打工度假。

我一直都很喜欢旅行。上大学前苦于父母的限制,没去过什么地方。我记得高中毕业,我们班计划去内蒙古玩,我非常想去,但他们没同意,我还难过了很久。

等到离开家上大学,我就开始省生活费,瞒着他们到处跑了。

国内最早的一批背包客、《背包十年》的作者小鹏是我们大学校友,有一年他来学校做演讲,印象最深的是他说,如果你有出发的念头,那不妨再勇敢一点。那年寒假,我和朋友去厦门旅行,图省钱坐了30多个小时的硬座。在那列绿皮火车上,我花两个小时读完了《背包十年》。

现在想想大学的穷游经历挺有意思的。七八个人一起爬泰山,只订一间房,大家挤着打地铺,还觉得很热闹很开心。坐便宜的红眼航班飞成都,落地的第一顿早饭吃了碗红油抄手,后来有关成都之旅的记忆七零八落,唯独记得那是最好吃的一餐。

大四时,我看到了关于打工度假的帖子。那是一种边打工边度假的生活方式,开放给各个国家31岁以下的青年,申请条件也并不严苛,只要你完成了两年大学教育、雅思考到4.5、有三四万人民币的财产证明就行。

但那时只是心动,没有钱也没有说服父母的能力。

△刚到澳洲不久,赶上了悉尼一年一度的灯光节

而现在,我对工作失去了耐心,也存了点钱,我就开始考虑出国的事了。

澳洲每年有5000个打工度假的名额,2015年时竞争还比较小,等到我申请的时候,已经很难抢了。那年10月放了一批,但我没有抢到,最后上淘宝找中介帮忙抢。有了名额,我就去递交申请材料,很快11月就下签了。

第二年3月我辞职,4月换了2000澳币(约1万元人民币)带在身上,就飞澳洲了。

今年我开始发小红书,总有私信问我“工作经验怎么办”、“社保怎么办”。我是裸辞,社保也直接停了,这些在我看来都是可以轻易放弃的东西。旁人说我胆子很大,但我自己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我身边有清华北大的研究生;有卡着31岁期限的前公务员,他们放弃的远远更多,和他们比,我是最平凡的一个了。

03

路怎么走都会有的

明年下半年签证到期,我应该就会回国。其实我每天都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大家说,国内到处都在裁员、35岁就没人要了。而这些情况,又和我如此贴近。

我知道,像我这样的发展轨迹,不可能再在职场上有什么野心了。不过依旧会有点“盲目自信”:我能接受这份工作不如之前的,但不可能找不到工作吧?

我对自己有些信心。当初跳槽时,前公司的老板和hr都挽留过我,来澳洲之后,也有很多雇主夸我做的不错,辞去收银员工作时,老板会对我说,只要你想回来可以随时回来。我在西澳矿区的按摩店工作时,那儿的环境比较差,员工天天吵架,只有我看起来还能忍受。我离开之后,老板还天天给我发消息,问我要不要回他那工作。

△土著社区的超市老板开着他的小飞机来接我

与此同时,我也想开了很多。

我的成长是个逐渐躺平的过程。人生前十多年,被灌输“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我也认可成绩就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小学没考到“双百”会哭,中学月考差一点没能进年纪前五十,也会躲在厕所偷偷哭。上课做习题,我见老师站我边上,紧张得解不出题,课后被找去谈话,还难过了很久。

等到高考结束,我才明白不是这样的。有同学并没有考上985,但因为画画很好学了建筑,后来我看到他的朋友圈,他不仅是建筑师,还去各种比赛当评委,甚至出版了自己的书。或许,高分并不是唯一解。

其实我很羡慕他们,有一项爱好或者专长,能够为之持续不断地奋斗。我什么事情都能上手做做,但什么都做不长久。我思考过很久,是不是该给自己找一个坚定的理想或者生活的重心,但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

虽然想起来有点沮丧,但我也只能接受,自己就是这个样子。只能说我现在趁着年轻,多攒点钱,以后一旦我觉得生活无聊了,就去尝试一种新鲜事物。说不定哪天就让我找着真正喜欢的东西了呢?

这些想法,都是来了澳洲才有的。刚来的时候,我和其他背包客聚在一起聊天,才知道原来他们很多人都是来攒一年学费,然后去欧洲读书。大家会讨论哪里的学费比较便宜、去爱尔兰还是西班牙好、又有哪些国家有游学项目等等。我才知道外面的世界还有这么多选择。

△在凯恩斯附近完成了跳伞的心愿

来澳洲之前,我以为这就是一次短暂的出逃。我会回国继续工作,继续面对升职加薪、相亲结婚。但当我真的踩上异国的土地,认识了全世界形形色色的人,我发现按部就班,也不是唯一解。

前阵子我在国内的朋友来找我,说他在互联网公司996,实在是卷不动不想卷了,想换个环境生活。我跟他说,现在最基础的方式肯定还是先留学。他会有很多顾虑,说自己三十多岁,年纪已经这么大了,还要再读书会不会太晚了。

如果我没有来澳洲,大概会和他是一样的想法。但我现在我会告诉他,什么时候改变你的选择,做出新的选择都是可以的。

来澳洲以后,我的人生变得更开阔了。当你看着身边的人做出各种各样看似不可能的选择,就会想:哦,原来人生也可以这样活。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看客inSight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2/1103/1824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