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大脑”杜金:为什么被称作“妖僧”?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言论 > 正文
普京的“大脑”杜金:为什么被称作“妖僧”?
美国右翼网站“布莱巴特新闻”(川普首席战略顾问班农曾主管过)将他比作影响过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妖僧”拉斯普京。

他的思想中最主要的几点:

第一,关于地缘政治,即要建立一个新的欧亚帝国,这个帝国当然是由俄罗斯来主导的。

但俄罗斯在历史上既有沙俄又有苏联,所以从这点来看,新欧亚帝国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提法。

第二,杜金反对全球化,反对自由贸易,也反对自由主义等等。

这一切,一方面使他在西方引起了很大争议,西方媒体普遍不喜欢他。而同时,他在俄罗斯的影响却越来越大。一方面,他有学者身份,而另一方面,他在最近十来年不断地介入政治。

比如,在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小规模军事冲突中,杜金就亲自跑到了格鲁吉亚。后来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杜金坚决支持俄罗斯政府,支持乌克兰东部的俄罗斯民兵,同时也支持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

杜金是一位反美的思想家,他预言美国最终会分崩离析,他支持美国国内的分离主义者。

所以,杜金对于川普的支持,不禁让人们思索,美国是否真的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虽然当时,在普京、川普、杜金之间,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关系。

而川普在连任总统失败之后,杜金对于克里姆林宫的影响,仍然越来越鲜明而深刻。

五孙立平:杜金的思想足以把一个破败大家彻底毁掉

针对杜金的思想和理论,《南风窗》“公共利益年度人物奖”获得者,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平,专门撰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俄罗斯的尴尬

现在的俄罗斯,处在多重的尴尬当中。这种尴尬,使其有一种无法摆脱的孤独、失落、彷徨与忧伤。

从人种上来说,俄罗斯人是欧洲古老民族斯拉夫人的后裔,跟欧洲的其他古老民族一样,历史悠久。但欧洲人却认为,俄罗斯人是斯拉夫人和蒙古人、突厥人的混血,并不是真正的欧洲人,甚至他们有时被看做是野蛮民族。

从文化上来说,在东方人的眼里,俄罗斯文化,包括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支。但在西方人的眼里,俄罗斯文化则是一个异类。它继承了当年拜占庭帝国的教统,又经过红色帝国意识形态的浸染,尽管俄罗斯这些年在不断进行切割洗刷。

从历史上来说,俄罗斯以征战立国,崇尚拳头。近代以来,几乎跟欧洲各国都打过仗。而且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战时,都显得很凶残。所以各国对俄罗斯都有仇恨,这使得西方各国对俄罗斯都怀很深的历史宿怨。

从现实上来说,俄罗斯的体量,既太大又太小。俄罗斯有着世界上最辽阔的版图,人口有1.4亿,又是从历史上的帝国脱胎而来,这使得它很难融入一个既有的联盟。但同时,它的经济体量又太小,难以支撑其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甚至更大的雄心。

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俄罗斯面临的多重尴尬。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俄罗斯一心想融入欧洲大家庭,但却屡屡不被接受。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立平

从认同向地缘政治宏图的延伸

这种多重的尴尬,派生了一种需求,即国家或民族的认同问题:我是谁?我在这个世界上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多年前,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曾经写过一本书,书名是《我们是谁:对美国国家认同的挑战》,讨论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

国家认同的问题,对两类国家来说尤为重要。一种是多民族国家,特别是像美国这种由多民族移民组成的国家。你如何让人们觉得我们是共同体?有一种我们的感觉?另一种就是像俄国这样在历史上地位发生陡变的国家,今天你已经不是在原来的位置了,那你现在的位置是什么?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村子里,原来有一个大户人家,后来衰落了,变成了一个小门小户,这时心理上的重新定位是多么的艰难而重要。

杜金的新欧亚主义提供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定位,就是这样的一种国家认同。这种认同,既要缅怀过去的荣光,又要面对现实的困境,还要有对未来的畅想。不然,就没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力量。

与小国能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位置就可以了不同,一个大国的定位和想象,首先在于一种鹤立鸡群的独特性。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杜金所谓的第四政治理论。在杜金看来,自由主义充满着弊端并走向衰落,法西斯主义和GC主义也已经是明日黄花,他的新欧亚主义才是人类的未来,而新欧亚主义的载体就是俄罗斯。

按照杜金的想象,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文化圈。这里虽然民族众多,并受到周边几大文明的影响,但是,广阔的平原、草原、森林等地理环境所造就的各民族精神是一致的。这种精神与其他文化截然不同。俄罗斯就是这个文化圈的核心与霸主。这也就注定了俄罗斯的历史使命。

在此基础上,杜金构建了一种所谓的新欧亚主义的地缘政治学。

最大的问题是,不明白有多少米做多少饭

杜金的思想理论是恢宏的,并且广泛吸收了人类历史上片断性的思想成果,包括后现代主义。

这种理论与主张,如果作为一个小国遥不可及的心理安慰,也未尝不可;如果作为一个确实有实力的大国的战略思维,也许有实现的可能。问题是,杜金的这套宏图大略是提供给一个历史上辉煌过、现在处于衰落破败之中、心有不甘却无能为力的国家的。

现在杜金面临的现实就好比是,案板上只有几条小鱼小虾,他拿出的却是一桌满汉全席的菜谱。这对于杜金来说,可能是一种尴尬,而对于一个接受了这个菜谱的国家来说,却可能是一个悲剧,一场灾难。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村庄中。一个曾经显赫的大家庭,由于种种原因,衰落了,破败了。如果明智一点,按照现有的情况,把日子心平气和地过下去,这日子也不是不能过。怕的就是,这时家里出了一个雄才大略的战略家,不顾一切地要恢复甚至超越祖上的荣光。如果是这样,结果可想而知。

孙立平教授认为:

杜金的思想,是一种足以把一个破败大家彻底毁掉的雄才伟略。

孙立平预测未来可能的演变:消耗战中决胜负

对于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人们有不同的判断。乌克兰战事又为这种走势添加了新的变数。

对此,现在人们有种种说法,特别值得注意,同时与我们的讨论有关的就有如下几种:

一是认为,美国与西方对乌克兰战事的爆发是乐见其成,因为一来可以强化美国与欧洲的团结,强化欧洲在安全上对美国的依赖,二来可以以此为契机,削弱甚至瓦解俄罗斯的经济。

二是认为,如果处理得好,可以用乌克兰战事,以俄罗斯钳制美欧,分散其对亚太的注意力和压力,从而为中国赢得一个战略机遇期。

三是有谨慎的人提醒说,中国千万不要卷入其中,不要成为这场消耗战的输血者,不要陷入其中可能深不可测的陷阱。

我原来曾经说过,现在中美之间的任何对抗都是战略性的,任何缓和都是策略性的。这是我们考虑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而中美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对抗,也许更多地是以经济消耗战的形式来实现。专注自身的发展,实行对对方的遏制,促使对方资源与实力的消耗,都是这种对抗的题中应有之意。

俄罗斯多个城市发生夜间反战示威游行

而乌克兰危机则有可能成为一部大国资源与实力的消耗机器,甚至是有意铸造的这样一部机器。有人说,美国和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不会真正起作用。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例,这是俄罗斯外汇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中国的因素,西方的制裁对俄罗斯来说可能是致命的,但有了中国的大单,这种制裁就会大打折扣。其实,这种说法的背后充满陷阱和误导。

最应该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种可能:世界反俄大联盟的形成。

有人说,这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进攻进行得朴实无华。普京虽然发表两次讲话,而且每次的讲话都不短,但没有编造过于华丽的理由,赤裸裸就是强权逻辑,为了我的安全,我就要打你。甚至连用词,都不多加修饰。有人说,世界会不会由此进入一个不讲道义与公理的强权时代?

但我们要明白,这次俄罗斯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处于下风,是无疑的。因为即使是你面临现实的威胁,这也不是武力侵略一个主权国家的理由,凭什么让另外一个主权国家成为你的战略缓冲带?这种置国际法和公理于不顾的做法,完全可以为全球反俄大联盟的形成提供道义的基础。

于是我们看到,联合国秘书长明确表态,大部分国家对俄罗斯纷纷进行谴责,世界许多地方爆发民众抗议俄罗斯的游行示威,甚至在俄罗斯国内,也有强烈的反战声音。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俄罗斯在军事上获得成功,这种大联盟形成的可能性会更大。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全球反俄大联盟形成,将会另有含义,因为俄罗斯本身并没有这样的分量。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读史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22/0314/1720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