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旅居美国的陈建刚律师对本台指出,因为中国司法不独立,才会出现倾向性的判决。有枉法裁判就会有人揭发。
中国裁判文书网储存了大量的裁判案例,关注者近期发现,有关“因言获罪”的案件,以及起诉公安局的行政案件判决书被下架。法律界人士认为,当局此举是从司法公开走向司法保密的倒退表现。
中国最高法院的裁判文书网,多年来收藏了一亿多篇法院裁判案例,是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网站。然而,近期被关注者发现,一些被当局认为所谓敏感案件的裁判文书被下架。原本公开的裁判文书网站内容,愈来愈“保密”。
广西法律界人士魏先生本周五(16日)接受本台采访时指出,以前外界关注的案件文书不会上载裁判文书网,但是现在更进一步。
魏先生说:现在,那些影响力不大的(案子)也查不到了。他们以前公开这些案子有其恐吓作用,比如你批评党国或说了党国一句坏话被判刑。现在裁判文书曝光以后,又收回来。我估计以后连普通案件都不一定公开。
据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披露,推特账号“中国文字狱事件盘点”的负责人王先生发现,一旦他在裁判文书网上发现并公开一个“因言获罪”的案例,引起舆论关注之后,相应的裁判文书很快就会从裁判文书网上消失。如武汉网民王强因在推特“骂党”被判刑、山西晋城网民李某因在推特和微信发表“涉习负面言论”被判刑、美国留学生罗岱青因在美留学期间骂习*近*平,回国之后被判刑等等。
因言入罪裁判文书全部下架
报道称,“中国文字狱事件盘点”将这些案例在推特上曝光之后,引来传媒跟踪报道,大量用户去网站查询原文,致使相关判决书在曝光后的三天内全部下架。5月中旬,中国裁判文书网一次过下架了所有含某些特定关键词的文书,例如寻衅滋事类案例中含有“推特”、“微博”、“虚假信息”和“国家领导”等关键词的所有判决书。6月中旬,再次下架了所有含有“言论”关键词、以及起诉公安局的行政案件判决书。
广东律师陈先生认为,当局经常声称要讲民主与法制,不怕批评和自我批评,但这些号只是宣传。
陈先生说:可惜这都只能是表面上的,宣传上的,目的在于欺骗国人和外国人。随著时间的推移,其本质会越来越暴露出来。懂的人,会思考的人会看得越来越清楚。这些年西方社会对中共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即是如此。
陈先生说,裁判文书的下架就是这样的例子。近些年,访民大量被刑事入罪,非法监视居住的大量使用,用刑事责任代替劳教制度,用社区矫正,戴监控手表手机等,这变相实施人身控制,也是以法律的手段反法律的司法例子。
现旅居美国的陈建刚律师对本台指出,因为中国司法不独立,才会出现倾向性的判决。有枉法裁判就会有人揭发。
陈建刚说:因为天下人只要有眼睛,是能区分是与非的。中共这种司法文书,绝大部分的庭审现场见不得人,见不得光,所以他们不会遵守司法公开司法公开的原则,不允许旁听,不允许家属聘请律师。最后体现的就是司法文书不公开,也就是一切都在秘密状态。
访问量达480亿次受官媒赞
中国裁判文书网于2013年7月开通。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其他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其馀案件均可公开。对此,《人民日报》去年曾赞扬裁判文书网站“极大丰富了法学研究的案例来源,还可以帮助法官避免同类案件出现不同判刑准则。通过最大限度的执法司法公开,才能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执法司法腐败无处藏身”。
据官方披露,截至去年8月,中国裁判文书网文书总量突破1亿篇,访问总量近480亿次,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