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进入“负利率”时代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正式进入“负利率”时代

周五中国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在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实际负利率凸显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及央行政策操作的艰难。而连续两个月实际CPI高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到”负利率“时代。

安信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袁志辉指出,1990年以来,中国实际负利率时期有四段。从形成机制上来讲,都是由于物资短缺或者经济过热引发通胀快速攀升到存款利率以上形成的,随着央行的紧缩货币政策逐步实施,实际利率都很快转正。相比之下,本次负利率有所不同。尽管2014年底开始央行全面降息降准,利率一路下行,但由于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后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正驱动通货膨胀率单边缓慢上行,以至于存款利率再度低于通货膨胀率。

袁志辉表示,目前存款利息不足以弥补物价上涨的损失,实际负利率下银行的储户资产不断缩水,53万亿储蓄存款的实际购买力将每年减少1300亿。由此将加快储蓄存款向银行理财等同业存款的转移,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至少还有20万亿元的存款要搬家,这会加快利率市场化进行。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加大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压力,在当前高收益资产稀缺的背景下,负债成本抬升意味着净息差的进一步收窄,商业银行的好日子或许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负利率时代可能的影响——零利率、负利率时代的到来,通俗的意义上显示央行正努力把钱从银行里赶出来,让大家去消费、投资。在它的影响下,资产价格容易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欧洲最早进入负利率时代的丹麦为例,这个“童话之国”负利率之下通胀和经济并未出现明显好转,反而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大幅飙升。2012年欧债危机以来,丹麦一直实施负利率政策,同时丹麦的通胀也极为低迷。与此同时,丹麦企业投资增长有限。丹麦央行政策利率首次降为负值后的12个季度里,企业投资增加了不到6%。同期个人消费也是表现黯淡,仅增长5%。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华尔街见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15/1023/63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