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人民币贬值无法缓解中国经济压力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华尔街日报:人民币贬值无法缓解中国经济压力

中国政府希望走势更加灵活的人民币能够帮助稳定起伏不定的经济,但这种走钢丝式的举措存在巨大的风险。

中国周二出人意料地将人民币中间价调低了2%。中国央行还表示,将更多地根据市场状况来确定每日中间价,这是将允许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强烈暗示。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出口商的压力。自3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基本持平,但兑其他全球货币升值,侵蚀了出口商的竞争力。

但中国的进口比出口还要疲软,主要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因此,今年前七个月,中国贸易顺差增加一倍,至3,060亿美元。这表明贸易余额并非此次汇率举措的主要动机。

倒不如说,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似乎旨在解决典型的货币政策僵局。为重振疲软的经济,中国一直在放松货币政策,自去年11月以来四次降息。这导致人民币资产相对于其他货币资产的回报下降,促使投资资金撤出中国。

据中共官方公布的国际收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资本净流出额为1,620亿美元,不过一些经济学家发现实际净流出额比官方公布的水平要高。中国央行一直在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但资本流出会削弱央行放松措施的效力。捍卫人民币还意味着动用外汇储备。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今年可能开始加息的情况下,中国的资本流出只会愈演愈烈。

理论上讲,这种困局可以通过让人民币贬值到足以吸引资金流回中国的水平而加以解决。但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渐进方式的青睐意味着政府不太可能允许人民币汇率调整得太快。迅速贬值还会使中资企业发行的美元计价债务可能出现一波违约潮。据大和(Daiwa)经济学家赖志文(Kevin Lai)估计,这类债务可高达3万亿美元。

不过,推迟调整也会面临风险。如果人们预计人民币将持续贬值,只会进一步引发资本外流。中国央行在声明中暗示,央行将切实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但中国目前的管控措施漏洞太多,难以阻止大量资金流向它想去的地方。

现在,市场不得不梳理出中国新汇率政策带来的赢家和输家。在人民币贬值情况下,那些高度依赖对中国出口的产业显然将首当其冲。这包括大宗商品和能源生产商,以及从中国境外旅游活动激增中受益的航空公司、酒店和零售业。

许多分析师此前预计中国将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将人民币列为官方储备货币创造条件。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推理是有缺陷的。目前IMF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简称SDR)篮子中的货币均属于汇率自由浮动货币。而且说到底,相比让基本的货币政策框架回到合理状态,让人民币跻身一个象征性的货币俱乐部显得并不那么重要。

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几年前中国就应该朝着更灵活的汇率机制迈进,彼时的经济环境更加有利。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现在,面对美联储加息、国内经济疲软以及中国股市动荡,中国政府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调节人民币汇率。这样一来,情况大有可能出现问题。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华尔街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15/0811/596727.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