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市大麻烦:债务违约常态化国企不再安全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债市大麻烦:债务违约常态化国企不再安全

事件:6月4日,中债资信将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广西有色”)主体评级由“BBB+/稳定”下调至“BBB-/负面”,将于15年6月13日到期的中票“12桂有色MTN1”面临兑付风险。

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经营能力恶化,信用风险升温。受有色金属行业不景气影响,公司资质恶化已久,目前公司多项业务或是停产或是剥离。加之4月公司原高管涉嫌违纪等问题,公司信用风险上升,中债下调两次评级至BBB-/负面,大公下调一次展望至AA/负面,大公或将继续跟进下调。

Unnamed QQ Screenshot20150606084615

流动性严重不足,中票兑付压力大。公司尚存续1期中票和3期PPN共28亿,短期刚性债务总计162亿,而货币资金不足30亿且大部分用作票据保证金,母公司层面货币资金不足7亿,周转压力极大,若无外部救助,中票12桂有色MTN1能否兑付存很大不确定性。

国企不再绝对安全,事件或成政府态度试金石。发行人为广西省大型国企,政府或出于稳定就业税收、维护社会形象等目的协调救助。但今年国企首现违约和大量评级下调,国企也不再绝对安全,加上政府首次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发生,本次事件或再成考验政府态度的试金石。

违约市场化助力去杠杆,改革转型应有之痛。去杠杆有三种方式:降低利率、增加权益、债务减记,股债双牛下前两者已经实施,而债务减记也已经在路上。债务违约的市场化有利于企业去杠杆,从而化解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风险。也只有打破刚兑才能使得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改革和转型。

信用违约常态化发展,信用定价将逐步建立。今年以来债券领域已发生7起违约事件,包括3只公募债。信用债违约由私募债扩展至公募债、由民企扩展至国企的趋势仍会蔓延,违约将呈常态化。信用风险定价最重要的两个变量,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数据将逐步完善,信用债将面临重估。

低等级持续承压,高危券需高度警惕。宽货币环境下信用利差整体收窄,但受湘鄂、天威、中富违约等事件影响,低等级与高等级利差处于高位。我们筛选出未来一年内发生信用事件可能性较大的公募信用债(不含短融),三季度高危券较少,但四季度10英利MTN1、08二重债、12鄂华研和ST银鸽债等将陆续到期或回售,尤其是英利和二重,前者为光伏民企,可能重蹈超日、华锐覆辙,而二重与天威较为类似,暂不能排除其成为另一例国企公募债违约案例的可能性。

具体来看:

第一、经营能力恶化,信用风险升温。

6月4日,中债资信正式下调广西有色(全称“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主体评级和评级展望,由“BBB+/稳定”下调至“BBB-/负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公司资质恶化已久,评级下调也非首次,2012年中债资信和大公国际均曾对发行人主体评级进行下调。

经营能力持续恶化是此次评级下调的主要导火索。公司是有色金属极为丰富的广西南丹地区的唯一开发主体,拥有矿山近20座。但自2012年起,有色金属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商品价格长期处于低位且无改善迹象,商品销售不佳,公司经营力能受到较大冲击。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发行人钼镍、钨钛、铁锰业务或是停产或是剥离,其中天元冶金破产,华锡集团(经营锡、铅锌、锑、铟等)17.18%的股权转让,耗资25亿元建设的30万吨再生铜项目停产。

此外,今年4月传言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涉嫌严重违纪而接受调查,亦加大公司信用风险。

公司盈利能力长期不佳,2012年便现净利亏损,13年依靠超10亿元的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收益勉强扭亏,去年亏损幅度一跃至16.39亿元。至2015年3月末,发行人便亏损已近5亿元。

另一方面,由于公司前几年筹资活动频繁且金额较大,目前公司资产负债率和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均超过90%。同时,近两年发行人筹资现金流持续为净支出状态,再融资额度有限,资金缺口逐渐扩大。

第二、流动性严重不足,中票兑付压力大。

目前公司处于存续期的公开债务共计约28亿元,涉及12桂有色MTN1(将于6月13日到期,13亿元)和3只PPN。

截至2015年1季度末,公司以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衡量的短期刚性债务高达162亿,货币资金不足30亿且大部分用作票据保证金,而母公司层面货币资金不足7亿,周转压力极大,中票兑付存疑。

第三、国企不再绝对安全,事件或成政府态度试金石。

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广西省国资委的全资子公司,属于省级地方国有企业。与违约的天威集团不同,其属于央企,地方政府保护动力有限;而广西有色直接隶属广西省,且发行人在就业、税收等多方面对地区作了重要贡献。对于目前公司自身难以兑付即将到期的中票,省级相关部门已积极组织协调。

但就今年发生信用事件的种种迹象表明,国有属性不再是安全的外衣。2015年以来,国有企业首次出现大规模下调,其中评级下调主体是地方国有企业的占比达到36%,中央国有企业的占比亦高达32%。过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占据评级下调的大比例现象已发生改变,国企也不再绝对安全。加上政府首次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发生,本次事件或再成考验政府态度的试金石。

第四、违约市场化助力去杠杆,改革转型应有之痛。

杠杆率是债务与权益的比值,可以发现降低债务率无非三种办法:一是降低利率、二是增加权益、三是债务减记,纵观金融危机之后的各国,都是遭遇了债务率过高的问题,也都是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去杠杆。而从中国来看,债市走牛正是政府低利率去杠杆的结果,股市的走牛也使得权益大大增加,前两者已经实施。

债务减记也已经在路上。债务违约的市场化有利于企业去杠杆,从而化解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风险。也只有打破刚兑才能使得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改革和转型。

第五、信用违约常态化发展,信用定价将逐步建立。

今年以来债券领域已发生7起违约事件,包括3只公募债。信用债违约由私募债扩展至公募债、由民企扩展至国企的趋势仍会蔓延,违约将呈常态化发展。

信用风险定价最重要的两个变量: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数据将逐步完善,信用风险将逐步被合理定价,信用债也将面临重估。

第六、低等级持续承压,高危券需高度警惕。

宽货币环境下信用利差整体收窄,但受湘鄂、天威、中富违约等事件影响,低等级与高等级利差处于高位,随着未来信用违约的常态化,等级利差仍有进一步走扩的风险,低等级信用债将持续承压。

我们筛选出未来一年内发生信用事件可能性较大的公募信用债(不含短融),三季度高危券较少,但四季度10英利MTN1、08二重债、12鄂华研和ST银鸽债等将陆续到期或回售,尤其是英利和二重,前者为光伏民企,可能重蹈超日、华锐覆辙,而二重与天威较为类似,暂不能排除其成为另一例国企公募债违约案例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华尔街见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15/0606/567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