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为下一个香港”响遍台湾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港台 > 正文
“不要成为下一个香港”响遍台湾
台大经济系教授郑秀玲在分析服贸协议对台湾的冲击的,如此形容香港:“ 因为香港担心中国会采取经济报复,所以任何政策都要事先向北京政府请示意见,完全失去了自主权”。

为什么不可以让服贸轻率过关?台湾人说,看看香港就知道了。

如果只是凭空想像,反对服贸者可能无法这么理直气壮,汇聚如此民气持续抗争;但因为有了香港的先例,与中国经济融合后的一切恶果都清晰可见,如此触目惊心,中华民国政府再也无法说服台湾人疑中留情。“今日香港明日台湾”、“不要让台湾成为下一个香港”,已经由社运青年的口号,扩散成台湾媒体、网络频现的常用语。一群学者拟于今明两日在抗争现场开课,向示威者讲解相关议题,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梁文韬的讲题赫然是“台湾会香港化吗?”

去年6月起,服贸协议成为社会争议焦点;台湾民间团体制作的懒人包之中,香港现况往往占据一定篇幅,阐述CEPA(中港《更紧密经贸合作关系》)实施对香港民生的影响。

“公民觉醒联盟”黑箱服贸懒人包香港部份

台大经济系教授郑秀玲在分析服贸协议对台湾的冲击的,如此形容香港:“因为香港担心中国会采取经济报复,所以任何政策都要事先向北京政府请示意见,完全失去了自主权”。

香港是前车之鉴,香港和中国签署CEPA后,专业服务人才外流到中国,香港本地增加的是低薪、低技术、低稳定性、高替代性、高流动性的低阶低薪服务工作,中阶经理与专业雇员的实质薪资不是倒退,就是停滞不前。这种惨况恐将在台湾重演。

郑秀玲〈两岸服贸协议对台湾的冲击分析〉

借CEPA反两岸经贸协议早有先例

香港成为台湾在野力量最常引用的反面教材,并非近日服贸争议才普及的做法。

现时引爆占领立法院行动的服贸协议,是中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一部份;早于两岸政府在2008年开展ECFA谈判以来,与大陆的经贸合作会否加强北京对台湾的控制,一直是台湾社会争论的焦点。翻查数年前台湾媒体有关ECFA的报导,

CEPA是经常出现的关键字;当时,有报导引述专家指CEPA证实“人潮带来钱潮”,显示ECFA也可带动台湾内需,但同时绿营亦呼吁政府正视CEPA为香港民生造成的破坏。

在中台经贸协议争论中,香港一直是向民众解释协议祸害的最有力例子。2010年,民进党的竞选广告就以香港为题,大谈CEPA实施后造成的香港困局:“香港签署CEPA至今已成为全球贫富差距最大的城市;我们不要让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ECFA。”

港人现场声援台湾反服贸

自己的城市成为别人的反面教材,大肆宣扬其劣势,确实激起港人一阵愤慨,却不是愤恨台湾人“抹黑”香港,反而是一种敌忾同仇的心情。香港网民疯传台湾的最新消息,细阅

台湾的懒人包与鸿文理解服贸争议,在香港时事上一贯敢言的艺人也没有缺席,关注程度堪与香港本地抗争比拟。

在台湾示威现场,亦处处可见香港的踪影。少女模特“鸡排妹”郑家纯在现场高喊“昨日西藏今日香港明日台湾”,现场挂有“拒绝成为第二个香港”的标语。一群在台香港年轻人默默坐在一角拉起横额,上书“我是香港人:不要有第二个香港”;香港游客在示威现场发言,呼吁台湾人坚持守护家园:

“香港人已经失去了家园,台湾一定要守护。

“在香港,每天早上上班要等四班地铁,但在台湾的上班时间能站能呼吸,我好感恩。”该名香港游客也感性呼吁,希望台湾能坚持守护自己的家园,直到满意才能结束。

(东森新闻云报导)

今晨,占领指挥组织“黑色岛国青年阵线”在专页通报,有港人希望资助在港台湾留学生回台,与其他台湾人站到一起。赞助者如此写道:

看到台湾的情况,我完全睡不着。成长以来,我一直受台湾的文学深深吸引与影响,民主的进程也是我扎实地思考有关于香港自身的养份。每次身在外地,看到自己家有状况,也是想马上赶回去声援。那一种深深的焦虑,我完全能感同身受。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主场新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14/0321/381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