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高级将领根本不拿正眼看江泽民,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邓小平给江泽民安排的“顾命大臣”杨尚昆取笑江一摸枪就哆嗦,还不知射击是什么滋味。“碰头会”上,杨白冰透露了邓身体不好,讨论江泽民能不能胜任军委主席一职。杨白冰提到中共党内外反对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人很多,提出邓百年之后军队如何保驾护航、贯彻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问题,请与会者谈谈各种设想和应变之道。这些人毫不留情的数落江泽民反对改革而又平庸无能,对军事一窍不通,没有魄力,无法胜任军委主席的职务。
江泽民得知这一消息后,惊恐失措,对杨白冰更加咬牙切齿,此后一直想置杨氏兄弟于死地。曾庆红倒觉得此事是个机会,可大做文章,借邓刀杀杨氏兄弟。于是江泽民一边向外面散布谣言,一边向病中的邓小平多次告“御状”,说杨氏兄弟已经有迹象夺邓的权,心中非常忧虑。几次吹风之后,邓小平开始怀疑,再让人去打听,果然外面有这种说法。于是杨氏兄弟失去了邓的信任。
4﹒谣言惑众抢班夺权
为了迎接中共十四大,中共中央就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进行选拔。9月7日至10日,中央军委召开会议,讨论军方在十四大上的人事安排。掌握军队人事组织大权的杨白冰列出了提拔100名中高级将领的名单,交给刘华清和杨尚昆批准之后,然后交给江泽民审核批准。江泽民和曾庆红对名单进行一番分析之后,觉得这是离间邓杨的大好机会,于是扣而不批杨白冰列出的名单。
江泽民和曾庆红为了离间邓小平和杨尚昆之间的关系,采取多方位进攻的方式。邓小平晚年深居简出,深受其子女的影响。身为太子党一员的曾庆红深知这一点,于是策划利用邓的子女来离间邓杨之间的关系。曾庆红通过同是太子党的朋友刘京和俞正声,让他们和邓朴方联系。刘京是文革中造反派头头,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原作者之一,也是曾庆红的校友(北京工业学院,即后来的北京理工大学),当时任昆明市市长;俞正声当时任青岛市市长。俞正声和刘京曾先后担任过邓小平长子邓朴方的中国残疾人理事会副理事长。在曾庆红的授意下,俞正声和刘京在和邓朴方见面时,故意耸人听闻,大谈“杨家将”的危险,要提防他们。随后,曾庆红亲自和邓朴方会面,强调江泽民忠于邓小平,有能力,只是被杨氏兄弟架空,无法施展。尤其是针对杨白冰的“100人名单”,曾庆红对邓朴方说,杨尚昆、杨白冰的势力过大,要在军队内彻底替换“老爷子”(指邓小平)的人马,这非常危险。针对赵紫阳可能复出的问题,曾庆红说,赵紫阳如果复出担任政协主席,实际上是“老爷子”间接承认错误,而且杨尚昆在“六四”问题上内心矛盾,有较明显的平反意图,一旦杨尚昆与赵紫阳联合,整个形势就翻过去了。曾庆红针对邓小平的政治心病,“对症下药”,在“六四”问题上大做文章,离间邓杨关系。曾庆红进一步恐吓邓朴方说,那样的话,政局就要失控,“老爷子”就会被秋后算账。
与此同时,江泽民、曾庆红更加紧搜集打击杨氏兄弟的黑材料,一方面越发在暗中鼓动扩散杨白冰所提“100人名单”事件,另一方面继续在私下叫人散布谣言。一时间北京针对杨尚昆、杨白冰兄弟谣言四起,说“杨家将不可一世”,“杨尚昆想取代邓小平”、“杨尚昆、杨白冰试图搞一场不流血的政变”、“邓小平将不久于人世”、“杨尚昆想当军委主席”等等。
中共军队中本来山头林立,矛盾错综复杂,一些人对杨尚昆、杨白冰兄弟不满。于是江泽民、曾庆红找来张爱萍、汪道涵等人,让他们联络军中反对杨氏兄弟的势力,向邓小平打小报告,说杨氏军中势力太大,有篡权的野心,建议改组中央军委,解除“杨家将”的军权。
5﹒逃过一劫
杨尚昆见江泽民扣住“100人名单”,问江泽民为什么不批,江泽民回答说要请示邓小平。曾庆红和邓朴方见面之后不久,江泽民带着总政治部副主任于永波一起亲自拜见了邓小平,当面向邓小平指控杨氏兄弟有野心,要夺取军权,当时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也在场。
江泽民、曾庆红通过多方渠道把杨氏兄弟要“夺军权”和“平反六四”的消息从四面八方传到了邓小平的耳朵里。邓小平觉得问题严重,尤其是经过了这一场病,意识到要对后事进行安排,既要在十四大上确保改革开放的路线,又要防止“六四”被翻案,死后被鞭尸。在江泽民一连串的刻意效忠假象下,邓小平完全中了江泽民和曾庆红的阴谋毒计,加上陈云和薄一波的反对,事到如今,邓小平也只好放弃了原来的主张,打消了撤换江泽民之意,并且废除了杨氏兄弟的军权,举荐刘华清、张震等老军头辅佐江泽民执掌军权。但邓小平内心深感江泽民靠不住,只能作为过渡人物,要从长远打算,挑选年轻的“跨世纪接班人”。在中共十四大上邓出人意外地给江泽民安排了接班人──四十九岁的胡锦涛。给接班人安排接班人,在中共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邓小平在世就隔代指定第四代接班人胡锦涛,这当然是出于对江泽民这个“第三代领导核心”的不信任。胡锦涛是邓小平钦定的“王储”,这几乎是个公开的秘密。可是,江泽民在让库恩写的传记中,完全抹煞邓小平隔代指定的这一事实,一如既往的篡改历史。传记中称“可以说我(江泽民)在10年前就看中他(胡锦涛)了”。江泽民赖着不下台引发百姓广泛的厌恶。可是,传记中却用江泽民热爱领导“年轻化”来给江的脸上贴金,江泽民说自己“经常有一种与大部份西方领导人不是一代人的感觉”,“期望任命胡为国家副主席能改变中国的国际形象”,把人们早就预料的事情说成“很可能没有人想到我们会选择胡锦涛。”江泽民的种种丑事都能通过传记重新打造,为自己粉饰贴金。
据刘华清回忆,在十四大召开前夕,已经退休的邓小平于1992年10月6日给中央政治局写过一封信,谈到了对中央军委人事安排的意见:“今后主要由刘华清、张震两位同志在江泽民同志领导下主管军委的日常工作。将来挑选接班人的工作,需要熟悉军队的人来承担责任。”邓小平在信中对新一届军委领导班子有个具体方案。
中共十四大在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杨氏兄弟出人意料地被剥夺了军权。杨白冰明升暗降,成为有名无实的政治局委员。
邓小平虽然老谋深算,但是这次却栽在小辈江泽民和曾庆红的身上,中了两人的阴谋诡计。从此以后,亲密无间的邓、杨两家断绝了来往,邓小平和杨尚昆之间60年的友情在中共残酷内斗中付之东流。事实上,邓小平砍掉胡耀邦、赵紫阳、杨氏兄弟后,等于是自毁长城,在党内和军队中失去了最有力的助手。刘华清虽然忠于邓小平,但是一方面年事已高,另一方面能力有限,在政治斗争中不是江泽民和曾庆红的对手,几年后也遭到江、曾的整肃。
6﹒两副嘴脸
江泽民一向两面三刀,用人时卑躬屈膝,不用时落井下石。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江泽民对杨尚昆兄弟的态度变化。1989年11月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辞去了军委主席的职务。江泽民在就职演说中再三表示“没有思想准备”,“力不从心”,“没有做过军事工作”等等。江泽民还一再向杨家将表忠心。他表示由杨尚昆任军委第一副主席,杨白冰任军委秘书长是他自己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十几天后,江泽民的讲话被放在头版以通栏的形式发表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各大官方媒体上。
江泽民将自己卑谦的态度高调、明确地发表在官方头版上,无疑表明江对杨家将是十分讨好、甚至是卑躬屈膝的,但后来那个在邓小平面前告杨家将黑状的,却恰恰又是同一个江泽民。
这种前恭后倨的变化也反映在江泽民对邓小平家族的态度上。邓活着时,江每次见邓夫人卓琳,没说话笑脸就先递过去了;邓小平逝世后,江泽民就狠狠地整了一下邓小平的后人。江泽民自己有个“中国第一贪”的儿子,此时却以贪腐为由威胁要拿邓的儿子开刀,并剥夺了邓家人对邓小平言论的解释权。
但当年江泽民进北京后,终于等到被邓小平召进邓府的那一天,当时的情景至今还让太子党们记忆犹新。当一脸谦卑、笑容可掬、局促不安的江泽民站在邓小平面前的时候,在场的人根本没拿他当回事,因为来巴结的人太多了,这副嘴脸实在不新鲜。邓小平笑着向大家介绍了这位新面孔是总书记,在座的人依然一副不为所动、不以为然的表情,顶多朝他多瞥一眼而已。
江泽民进北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尽办法能够进出邓府。江泽民初入邓府,人脉不熟,人事不清,对谁是邓老的秘书、护士,哪个是邓的外孙、亲戚,甚至谁是勤杂人员、保安人员统统都搞不清爽。
尽管江泽民还无法知道这些人谁是谁,有什么背景,但江本着一个原则:进了邓家门无论见到谁都决不能得罪。
来邓家的人太多了,像走马灯似的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这难不倒有丰富拍马实践经验的江泽民。
在走廊里院子里,无论见到谁,哪怕是个孩子,江都把腆着的大肚子收回去,微微侧着身,满脸堆笑,毕恭毕敬地说:“您先走!”这种过份的讨好让小孩子高兴,让警卫和烧锅炉的害怕,说这个人很有心计,但也让很多人感到反胃。
众所周知,邓小平抽烟特别厉害。为了他的健康,据说烟还是特制的。护士不但要保证让他按时吃药,还要提醒他少抽烟。当他又要抽时就劝阻说,刚才那支烟是什么什么时间抽的,请再等一会儿。虽然尼古丁没有鸦片中毒那样厉害,可是也让人上瘾。所以烟民们最不高兴的就是烟瘾上来却不能抽。
当所有的人都好心地劝阻时,不会抽烟的江泽民却麻利地从口袋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打火机,点着火递到邓小平的眼前,让护士既错愕又气愤,但却讨得了邓小平的欢心。
一般情况下,邓家都是由护士或警卫员给邓小平端茶、递水、拿拖鞋,那些被人侍候惯了的到邓家来玩儿的小贵族们只知道管邓小平叫“邓爷爷”,可不知道应该帮他做什么事情。这就给了江泽民不可多得的可乘之机。
江泽民常常在护士或警卫员已经伸出手之后,仍冲到前头去倒水或从地上拎起拖鞋来,让那些工作人员伸着手进退两难。
那些小贵族们至今仍津津乐道当年的总书记江泽民抢着倒水的笑闻。
但2001年8月22日邓小平97岁冥诞纪念日的时候,照常理受恩于邓小平的江泽民本应向媒体打招呼,多出一些歌颂的文章以显示其不忘邓恩人的提拔,再者给追随者做个好榜样,也可在人前留个好名声。但是据中央宣传部得到指示,江泽民竟然下令不准刊登纪念邓小平的文章,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性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