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周五(8月24日)继续关注全球经济,中国发展模式的优劣再度成为分析对象。
《南德意志报》的一篇文章强调,中国的红色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其实相当脆弱,这一让许多西方国家害怕的模式是否还有生命力,取决于最高层现在确定的改革是否能成功:
“邓的南巡20年后,中国又重新面临转变,—此次是从低薪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首批迹象已可从下面的经济信息中读出:工资提高、企业他迁。在越南或孟加拉国早已能更廉价生产T恤衫和运动鞋。
“中国是否已有足够准备?中国的政策是否真的就像人们所称的那样进步?如果更细心检视从前的和现在的5年计划,人们就不再会得到这一印象。现在的中国让人想起赫尔穆特·科尔执政后期的德国,中国人民正经历改革停滞之苦。
“世界银行2月底的一份详细地分析报告提供了足够的证据。该项分析报告的主调就是:不进行深层改革,中国的经济奇迹很快将失去动力。”

《南德意志报》的文章指出,再过数年,中国有可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时代。但是,从金融系统、环境保护到教育体系,该国在诸多领域仍十分落后,要想象日本、新加坡或韩国那样再实现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将十分困难:
“为实现突破,北京的同志们在过去的两个五年计划中写入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要从‘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设计’。然而,改革措施的落实方面大成问题,因为害怕失败的情绪太大了。···与民选合法政府不同,(中国)共产党的掌权资本主要来自于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北京(天安门)大屠杀事件以来,在国家和人民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的契约:政治只由党来操办,作为交换,所有人在经济上都要过得比以前更好。但是,这一等式已开始受到怀疑。(近年来)中国平均每年发生18万起未申报的抗议事件:平均每天500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