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媒体星期三(5月2日)首次打破沉默,就陈光诚事件发表评论,称中美关系不应受陈光诚事件的影响。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于周三抵达北京,准备出席周四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但陈光诚事件令中美高层对话罩上了阴影。
他在上月成功逃离软禁并通过录像视频发表公开声明。
据活动人士说,中国维权人士陈光诚上月在逃离山东之后,已受到美国的保护。中美官员正就如何处理陈光诚事件进行磋商,但中美官方都不愿证实陈光诚是否处于美方的保护之下。
《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发表社论称,中美关系不应该受到陈光诚事件的影响,并批评“挟洋自重”是一些失意中国人对解决问题的思路,称“挟洋自重的时代早已过去”。
评论说,陈光诚“被西方舆论和中国一些人捧成‘盲人维权英雄’”,这像是给陈光诚本人造成了“他对美国的确很重要”的错觉。“一些舆论对他的利用和忽悠似乎毁掉了他的判断力”。
评论认为,“中国进一步发展人权的动力来自中国内部,西方已无能力继续在人权领域推动中国。”
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在2005年因揭露当地政府以不人道方式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包括强行对育龄妇女进行绝育手术、强迫超生孕妇堕胎等劣行,引发当地政府报复。
2006年8月,他被山东省沂南县人民法院以故意破坏财产和聚众扰乱交通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3个月。
陈光诚在去年9月出狱,但当局将陈光诚及其妻儿无限期地软禁于山东临沂的家中。他在上月成功逃离软禁并通过录像视频呼吁当局调查。
评论说,陈光诚并非当年的方励之,也不是不久前的王立军,他的抱怨大多是一个村民针对基层官员的,所涉层面很低,“即将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也不太可能为他陈光诚单独辟出时间,否则将是奇怪的”。BBC
中共星期三打破对此事的沉默,由隶属于共产党的《环球时报》发表评论文章。《环球时报》弱化了陈光诚事件的重要性,称这一事件不会影响中美关系。
这篇文章后来被从《环球时报》中文版网站上删除。V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