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晓庆,这几年,除了她的角色,大家关注的焦点有三,一是情感,二是她不老容颜的神话,三是年龄。
情感她拒绝谈,因为“只剩爱情这一件事是属于自己的了”。
容颜她不屑谈,“我身边的每个人烦恼都比我多,心态好当然年轻。”
年龄她不避讳谈,“每个人都知道我是1955年的。” 她的年龄,坊间有多个版本,有人不甘于她只有56岁。
某次活动现场,斯琴高娃与刘晓庆同台,两个同时代的女演员此时却像两代人。斯琴高娃是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刘晓庆呈现的却是明星范儿。与后辈同台,年轻演员敢穿的,她都不怯,该露则露。
几天的采访与观察,发现刘晓庆实在精力旺盛。
她酷爱羽毛球,和专业运动员较量,一气儿能打3小时,晚上可以接着去KTV唱歌至深夜。第2天腰不酸腿不疼,白天高尔夫,晚上室内乒乓球,这中间还穿插着吃饭聊天会友,未见半点疲态。
那段时间,刘晓庆在西安出演实景歌舞剧《阿房宫赋——刘晓庆之夜》,因为没有B角,连续3个月的演出,其他演员都有休息时间,她却演足90天。
最后一场演出时下起了大雨。因为是室外演出,又已初秋,观众穿棉衣都不觉得热,她却在台上穿着薄裙短衫又唱又跳。
2
刘晓庆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在此之前从未演过实景歌舞剧,“这填补了我演艺生涯的一项空白。”填补空白、尝试新鲜事物,是刘晓庆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
她的处女作《南海长城》当初在全国挑选演员,这应算是中国演艺界的首次选秀活动。刘晓庆参与其中,体验生活8个月后被确定为女主角,开始了电影之旅。
80年代的中国,没有人不认识刘晓庆。那时的娱乐活动少,人人都看电影。她的红火程度,现在最大牌的明星不可及也不可想象。她曾有过去做头发,围观的人从发廊排到街上的盛况。得有人帮她突围,她才可以安全离开。
中国演员的第一本自传《我的路》出自她手。其中一句“我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让崇尚中庸与低调的国人瞠目,从此她成为充满争议的人物。
大陆第一部武打片,与港台导演合作的第一个大陆女演员,第一届春晚的第一个女主持人……刘晓庆的生命中充满了“第一个”的字眼。这是一个挑战男权社会、不肯向命运与世俗低头的女人,她成为80年代中国最受关注的女性。
她身边从来没有少过非议,但也充满宠爱。
命运像在有意安排些什么,她想做的事都做成了,这样的状态,似乎给了她一种信念,只要愿意,就可以勇往直前。
她用自己的人生淋漓尽致地诠释着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直到她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下海经商的女演员。
1995年,她的第三本自传《我的自白录》出版,副标题《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儿》把她推向了人生长河中另一个高高掀起的浪花上。她的高调遭到了很多的嫉恨,她全然不觉。现在回看,这本书应该为她埋下了不少隐患。
整个90年代,刘晓庆只拍了一部电影,5部电视剧,其他时间都放在了生意上。
她的生意遍及多个领域,而且无往不利。用她当年的话说:我坐在飞机上俯瞰大地时,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天底下没有我干不成的事……
虽然她做的每件事看着都充满风险,却总能安全过关。姜文说她是“不倒翁”,“如同站在海洋中的冰块上,虽然履着薄冰,却总能从这块冰跳到那块冰,一直屹立不倒。”
这是2002年6月20日前,刘晓庆独特的人生写照。
3
2002年6月20日,因税务案件,刘晓庆被关押进秦城监狱。
她波澜壮阔的人生一下子被按了暂停键。这回,她依然做到了第一——第一个被关进这座特殊监狱的女演员。
她在里面待了422天。
这422天让很多人好奇。
422天中,媒体关于她在“里面”的报道从未停歇过。这是一个让人无法忽略的女人。她在外面时,公众旁观她的生活;她在“里面”时,公众猜测她的生活。
她的亲人朋友担心她从此一蹶不振,她的敌人希望她从此一蹶不振。
谁也没想到,她神采奕奕重新出现在公众视线中。
“在里面虽然只有8平方米,4个人,我经常闭着眼想象,想象我前面是一大片森林还有遍地的鲜花。吃得不好,我就想象各种美好的东西,想象中的美好生活给了我很大力量。”
出狱后,她最大的变化是,不再发言。
4
刘晓庆后来看到了一份关于此案的口供,那里有一些她熟悉的名字,“你只要说的是真的,我觉得这无可厚非。但有的却是编造的。”
据说因为姜文的帮助,刘晓庆才得以早日从“里面”出来。
刘晓庆的朋友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出来后,姜文第一次看到她时,快步走过去,一下子抱住了她。这个场面让当时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如此忠贞的友谊,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刘晓庆说自己是个愿意选择相信的人,相信生活,相信自己,相信别人。
朋友眼中的她细腻、仗义、温柔、体贴、幽默、好欺负、肯吃亏,而且率真。他们开玩笑说她身后有巨长一串“拖油瓶”,这个队伍里除了妹妹刘晓红,其他都是朋友,出去吃喝玩乐她不仅抢着买单,还事无巨细张罗一切。助理的婚事、化妆师的心情、朋友的冷暖,她都会顾及。“只要我在他们身边,就不会给他们机会郁闷。”
熟悉刘晓庆的人说,她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比很多人用功、能吃苦。最重要的,她是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都不会放弃的人。
在她身边工作过的人说:她不太适合做这个时代的明星,完全不会敷衍,不会谦虚、客套,有话直说。
让她总结自己的性格,她说,“我的承受力比一般人强,因为我是一个在骂声中成长起来的人。”
刘晓庆承认,她的人生比电影精彩,“酸甜苦辣都有了。”
我的人生波澜壮阔
——对话刘晓庆
本刊记者 易立竞 发自西安
媒体和公众的误读伤害过我
人物周刊:曾看过你在一档吴宗宪主持的选秀节目中做评委,你们的互动非常默契,这让人很意外,包括吴宗宪,他说你的表现和反应完全是谐星的状态。
刘晓庆:我平常的个性就比较活泼。再说,我以前也做过主持人,凤凰卫视的前身Star TV刚开台的时候我主持过《刘晓庆打开引号》,同时做导演、制片人、编辑,做了一年很受欢迎。我很适合演喜剧。
人物周刊:你演的第一部喜剧是《瞧这一家子》。
刘晓庆:拍这部戏时,我同时在拍《小花》和《婚礼》,后两部片子我都是主演。当时的中国只有很少的电影开拍,一般的演员能拍一部就不得了了,我却同时演3部。这部戏虽然只有9个镜头,但得了百花奖的最佳女配角奖。我当时心里就很不平衡,觉得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都应该是我一个人的。年轻气盛。
人物周刊:只是年轻时气盛吗?在多数人眼里,你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
刘晓庆:每一个人都愿意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不是我一个人。好多人可能比我还要强。
人物周刊:公众形象在你心里有意义吗?
刘晓庆:作为一个艺术家,关注我的作品就可以了;作为一个商人,赚到钱就可以了。至于我本人,相当长的时间我都不希望人家关注。后来发现我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这对我来说不大可能。
人物周刊:外界的评论会影响你吗?你会因为外界的评论改变自己的天性吗?
刘晓庆:天性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我会修正。比方说发微博,刚开始我以为什么事情都可以写,其实不是。比如说我做慈善,写了,有人说,你做了何必要说呢?但也有人说,作为公众人物,做了不说,能起什么作用呢?我就会考虑,要不要说?怎么说?
人物周刊:你觉得自己有被媒体或公众误读吗?
刘晓庆:一直都在被误读!但公众人物可能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我拍过很多人物传记,比如武则天、慈禧,看过关于她们的很多版本的传记,有正史也有野史,褒贬都有,我相信她们本人不是我演的这样的。其实历史很多是被隐瞒的。她们本人什么样,我们可能永远也不清楚。
我在别人眼中和我身边人的眼中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我经常被我身边的人欺负,因为我脾气比较好,生活中我是迁就大家、照顾大家的人。外界肯定不会想到我是这样的人。
记者采访那么短的时间更不可能了解一个人生活中的样子。如果你去采访我身边的人,他们说我好话,你们也不一定相信。跟着我的人当然会说我好了,如果对我没有好感,他们也不会跟我在一起工作。被我开了的人,可能就会说我坏话,写关于我的书。
有人说,我是目前中国红得时间最长的演员。这么长的时间,观众、记者都换了几代人了。你怎么可能让大家了解一个完整的刘晓庆呢?
我也很难告诉你一个完整的我。每一个人了解的我都是有限的。你了解的我是此时坐在你面前的,我身边的人了解的我是生活当中的,所以肯定会被误读。
人物周刊:这种误读伤害到你了吗?
刘晓庆:当然伤害到了。我都去秦城了还没有伤害到啊?!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现在的媒体?
刘晓庆:这是个快熟时代,现在大家习惯在网上看标题,一个一个翻过去,已经不能安静地坐下来看一篇稍微长一点的文章,我自己也放弃了博客写微博。现在媒体靠标题吸引读者注意力,我想媒体可能也很无奈。好多关于我的新闻标题我看着不高兴,但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想,如果让我去做,我可能比他还能作惊人之语,所以也就谅解了。
人物周刊:你现在有躲避媒体的心态吗?
刘晓庆:不想见的当然不见了,不自由嘛。我绝少接受专访,个人认为没有什么意思。媒体现在鱼目混杂,跟八九十年代的环境差别很大。造新闻,很多假新闻。
人物周刊:你以前遇到媒体做假新闻可以打官司,现在这种情况很多,官司恐怕是打不过来的。
刘晓庆:有微博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他说他的,我说我的。只要我说的有道理,人家肯定会相信我嘛。有人说我是秃子,台湾的一家媒体还把我的头做成秃顶,还把照片发在报纸上,那现在我就拍一张我不秃的给大家看就完了嘛。
人物周刊:在你看来,明星在媒体面前是弱者吗?
刘晓庆:当然是弱者了,大家都特别怕乱写。哪怕有微博或者博客,拼不过来嘛。有些人不见得看你的微博或者博客。
从月薪50到《福布斯》富豪
人物周刊:你不只是和媒体抗争,你也一直在和时代抗争吧?
刘晓庆:现在觉得我当时比较幼稚,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你如果想不被时代伤害,都要学会审时度势,做你要做的事情。比如我有一次在新加坡的圣淘沙游泳,退潮的时候,我逆流想游到一块礁石上,结果遍体鳞伤,当时觉得离死亡很近。在时代的大潮中也一样,人不可以逆潮流而上。
比方说在最早可以做生意的时候我就去做了,那个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就如一条没有红绿灯、没有交通警察的高速路,你只要胆子大,敢玩命,你就可以开。但开得不好会翻车。所以建国以来的前十名富豪,现在差不多都在秦城。
那个时候中国就像一个大停车场,只要你肯开车过去就会有你的位置,你可以先去占了位置再训练车技。但是现在,那些个位置早被占了,你再好的车、再好的技术都很难有位置了。时势造英雄,什么叫英雄?就是在有这么多空地的时候,你敢于去占领。我就敢于去占领,所以可以先富起来。现在你再去,对不起,你只有等翻了车的人的位置,或者花比我们多100倍的力气。
那会儿的中国,每天可以成立5000家公司,但是每天也可以倒它个几千家。商机很多,总经理遍地都是。像我这种三脚猫的功夫也可以去做生意,涉及各个领域,还能赚到钱。当时觉得自己简直没有做不到的事。
人物周刊:你算成功的商人吗?
刘晓庆:如果说做生意只要赚得到钱就是成功,我算是个成功的商人。《福布斯》杂志每年一期,第一期就有我,位列“中国百名富豪榜”第42位。第二期,我排在第43位。到第三期,我就被抓起来了。这个百名富豪榜里平均一年被抓一个人,10期抓了10个人。
人物周刊:你不避讳谈被抓这件事?
刘晓庆:这个事情是事实存在,也没有什么丢人的,说明我做得成功嘛。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自己在时代中的位置?
刘晓庆:我是时代的弄潮儿,我喜欢做新的事,几乎在每一个我所经历的浪潮中,我都在风口浪尖上。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有好多弄潮儿。时代、时势和个性,造就了我的命运。
人物周刊:当时决定做生意,是因为演戏演够了吗?
刘晓庆: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缺钱。我名气是很够了,享有世界上最多的观众,可当时每个月的工资只有50块钱,要养家糊口,所以才去做的。从行为上看好像是弄潮儿,但出发点不是。
人物周刊:你现在还想再做生意吗?
刘晓庆:不做了,够了,已经做得挺好的了。其实做生意很操心的,不想那么累了。
人物周刊:你曾经说:我坐在飞机上俯瞰大地时,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天底下没有我干不成的事。
刘晓庆:我刚刚做生意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我说的比这还要狂呢,什么“数风流人物还要看我……”因为编得不好,不押韵,就没说。只是在做生意的时候这样想,不是拍电影的时候。
人物周刊:为什么只有做生意的时候?
刘晓庆:我不是说嘛,没有几个停车的,就我们几个。那时觉得中国是一张白纸,我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人物周刊:在有些人眼里,你是个张扬、狂妄的人,是因为你说话的方式吗?
刘晓庆:做生意的时候不会。赚不到钱,你话说得再起劲也没有用啊。
人物周刊:你算过命吗?
刘晓庆:经常有人给我算命,我从来不相信这些。你就说我明天要死,我也不愿意今天知道。如果我明天要死,我今天还可以享受24小时。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人生坎坷吗?
刘晓庆:在一般人的眼中是坎坷的。在我看来很丰富,也很精彩,波澜壮阔。
我比卢梭还坦诚
人物周刊:你的人生密度太大了。
刘晓庆:非常大,所以我经常说我有200岁了。有人看了我前几本自传,《我的路》、《我的八年》、《我的自白录》就觉得很精彩了,现在我的生命比那个时候丰富多了,那个算什么呀。我正在写第四本自传,名字暂定为《我的N次危机》,等我写完了,数一下到底经历过多少次危机,再把数字加上去。
人物周刊:你在《我的自白录》里非常坦诚地谈论你的心路历程,坦诚得超乎想象。
刘晓庆:因为是受了卢梭的《忏悔录》的影响,《我的自白录》本来叫《我的忏悔录》,写完之后对比了一下,我觉得我怎么比他还坦诚啊。可能他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没有我们那么波澜壮阔吧。
人物周刊:这种坦诚有没有为你招来非议?
刘晓庆:当然会。招来了很多非议,给我带来数不清的麻烦。光是副标题——《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就引起了一些风波,有些人妒忌嘛。你有那么多钱吗?亿万富姐?但是这种坦诚大家会觉得其实挺好的。人都是差不多的,其实他们内心是赞赏的,只是从形式上和观念上不赞赏而已。
人物周刊:你一直是有争议的人,你觉得争议的焦点是什么?
刘晓庆:主要是我当时比较骄傲嘛。
人物周刊:因为你在《我的路》里面写到“我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
刘晓庆:对,其实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只不过我说出来而已。现在已经有很多作品证明了我这句话。当时还来不及用作品证明,先说出来了。我的性格有点西方,内心很自由。我也不会跟人假装客气,有什么话都直说。
人物周刊:下面的这本书你还会这样开诚布公?
刘晓庆:当然,这是我的风格嘛。一个作家是不能没有自己的风格的,而且我也写不出别的风格来。像《鬼吹灯》那样的风格挺好,但是我写不出来。我不是这样的作家。
人物周刊:《我的自白录》出来之后,没有人找你改编成电影吗?
刘晓庆:有很多。前几天还有一个导演谈到要把这拍成电影呢,所以为什么写《我的N次危机》也跟这个有关,不想人家以后拍的全是我的野史,不想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就希望真实一点。
人物周刊:你会授权别人把你的自传改编成影视剧吗?
刘晓庆:不授权。我活着的时候不行,最大的理由就是我不喜欢。我最大的特点是:我很清楚我要什么,我做的事情都是我想做的。
人物周刊:你会回看自己写过的书或影视作品吗?
刘晓庆:偶尔,基本上不看。有什么好回看的?第一,好汉不提当年勇,我永远都在做新的事。第二,我甚至觉得我现在比原来更漂亮。第三,每次偶尔碰到看几眼,我都会觉得有很大的问题,觉得我还可以做得更好,说明我在进步。
人物周刊:你后悔过在书中的坦白吗?
刘晓庆:都没看,我怎么后悔。我从来不后悔我做过的事,一个人要勇于承担自己所做事情引起的一切后果,以及享受这件事情给你带来的利益和愉悦。
人物周刊:你的性格太不中庸了,中国是一个崇尚中庸的社会。
刘晓庆:嗯,可以收敛一点,我现在收敛好多了。跟我打交道特别不累,因为省时间,大家可以一来就说心里话。可我在当时那个时代不被传统所接受。
人物周刊:你抱怨吗?
刘晓庆:我从来不抱怨生活,我是个能够吃亏的人。
我的人生本身就是奇迹
人物周刊:那天在KTV唱歌时,你的朋友点了几首你演的电影的主题曲,你很认真地在看屏幕上的电影片断,心里什么感觉?
刘晓庆:很平静。有时候觉得自己有那么多的代表作,挺好的,很欣慰,这么多年没白干。看到年轻的时候,我也不会感叹什么年华已逝之类的,因为我还要创造新的嘛,那都是翻过去的一页。我是个做事效率很高的人,可以同时做两件事。我写书就是。一边打扑克牌,人家发牌的时候我就写几句,《我的自白录》里大多数内容就是这样写出来的。写自己总是很容易,那些都是真事。我的手经常跟不上我的思想。
人物周刊:你觉得自己在哪个时间段是最红的?
刘晓庆:没有考虑过这东西,很少感受到我多么红,好像一直都处在漩涡之中。现在想起来,处在漩涡之中可能就是最红的时候吧。
人物周刊: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积聚能量?
刘晓庆:读书,随时随地。我经常研究我们所处的位置、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我想做什么以及我应该做什么,或者我要去做什么。
人物周刊:有人说,你的价值是在80年代。
刘晓庆:也许吧,这都无所谓。说这句话的,肯定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看不惯现在的社会,觉得还是那个时候好的人。就像我的代表作一样,年纪大的就喜欢《小花》,稍微年轻一点的喜欢《芙蓉镇》,再年轻一点的喜欢《武则天》,小娃娃说最喜欢《宝莲灯》,都不一样,因为我的观众年龄层是不同的。
人物周刊:你的电影陪伴了几代人。
刘晓庆:可能吧,我走过了几代人,我拥有几代人的观众群。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待成名早这件事?
刘晓庆:当然是越早越好,特别是我们这一行,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女演员30岁前不出名基本上就比较困难了。不过做什么事都要有牺牲,比如不自由。你在一个行业做得越突出,你牺牲的东西也就越多。不光我们这一行,像陈景润啊,聂卫平啊,他们也一样。
人物周刊:和你同时代的女演员,还活跃在镜头前的已经很少了。
刘晓庆:因为年纪一点点在增长,适合她的角色相对来说就少了。
人物周刊:你没有面临这个问题吗?
刘晓庆:也有。比方我不能够演二十多岁的嘛,但是我们这个行当形象很重要,可能我保护得比较好,所以市场还不错。观众一直对我都是挺好的,所以一直都是抱着感激的心情在生活。
人物周刊:你避讳谈论年龄吗?
刘晓庆:每个人都知道我是1955年的,我本来想把自己说小一点的,说不小。
人物周刊:大家一直在猜测。
刘晓庆:没必要猜测,他们主要是想把我说得老一点。前两天网上有一个人说,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这样?因为我长得年轻嘛,他们就喜欢把我说得越来越老。我的年龄可能有十几个版本了。
人物周刊:你觉得多少岁算老?
刘晓庆:其实不在于多少岁,老了就是老了。不论是外表,还是心理。现在快熟时代,没有人真的去问你现在多大。你看上去多大就是多大。
人物周刊:70岁的时候,你还会继续演戏吗?
刘晓庆:如果有实力,90岁还是可以得奥斯卡。但是因为我的人生本身就是个奇迹,没准那时又会有奇迹。或者我又在做新的事,都未可知。
人物周刊: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对你有约束力吗?
刘晓庆:有啊。比方说我很孝顺,对朋友很忠诚,尽管受过那么多非议,但从来没有人说我背信弃义,尔虞我诈,阳奉阴违,两面三刀……这些是没有的。关于我的话题都是,骄傲啊,离婚啊,还有谈了几次恋爱啊,都是这些,从来没有非议过我的人品。
我是一个有传奇故事、有经历的普通人
人物周刊:你想过为什么公众对你的关注度会持续这么多年吗?
刘晓庆:有时代的原因,也有我自己的原因。人家觉得我是传奇人物吧,我是一个有传奇故事、有经历的普通人。
人物周刊:在你看来,什么样的人够得上传奇的标准?
刘晓庆:毛泽东啊,邓小平啊,萨达姆啊。
人物周刊:你觉得自己现在处于演艺圈的什么位置?
刘晓庆:是一个演技还可以的演员吧。
人物周刊:你了解现在年轻演员对名利的看法吗?
刘晓庆:不左看右看,也不往回看。我都是往前看,从来就是走自己的路。我只是在不停地超越自我。
人物周刊:因为在你那个时代一直没有人走到你前面吧?
刘晓庆:这句话曾经有人说过。所以对我来讲超越自我是最难的,因为现在全世界也没有几个好的女演员嘛。
人物周刊:世界上哪个女演员是你喜欢的?
刘晓庆:不评论。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特点。
人物周刊:你现在言语谨慎了?
刘晓庆:不是谨慎,就可以不说嘛。每个人都不容易。很早以前,我的前辈赵丹有一次在电视上评论《小花》,好像是说我跟陈冲演得很好,对于唐国强的评语就不怎么好,当时对他打击很大,这个事情给我印象很深。我现在已经变成前辈,还是要以扶持为主。每个演员都有他的长处,只要肯努力,发展空间都是很大的。
人物周刊:你是个脚踏实地的人吗?
刘晓庆:非常踏实,我是实干家。有人以为我是敢为天下先的人,我其实没有这么想过。美国人有句话:我希望做新的事。要把这个新的事情做到最好,其结果是敢为天下先。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这个。
人物周刊:遭遇挫折的时候,有没有怀疑过为之奋斗的事业?
刘晓庆:不怀疑。因为我知道我为什么会遭遇这些东西,心里很清楚。
人物周刊:依然故我?
刘晓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
人物周刊:你失败过吗?
刘晓庆:经常失败,经常被打倒。我在秦城时,很多不认识的朋友在网上和媒体上发文章鼓励我,我的律师帮我搜集着这些信息。有一次我情绪不好的时候,他转述了一个网友给我讲的故事——英国的国家船舶博物馆收藏了一条船,这条船自从下水以后,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27次被风暴折断桅杆,13 次起火,但是它一直没有沉没。这个网友还告诉我,很多事情一定要坚强地去面对,因为没有不受伤的船。这个故事给我特别特别大的信心。我不是每场战役都能赢的,我不是常胜将军。我经常被打倒,但是我并没有沉下去,因为我是昆仑山上一棵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不知道是422天,以为有四千多天呢
人物周刊:你觉得这个国家给了你什么?
刘晓庆:这个国家给了我一切。我一直认为自己还是很幸运的,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幸。被抓起来就不幸吗?也不一定。失掉的只是有限的,得到的是无限的。什么叫不幸?每一件事情都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每个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
人物周刊:在秦城的时候也会这么想吗?
刘晓庆:秦城的时候我也想得很开呀。我觉得本来人生下来就没有名没有钱,我只不过是到名利场上转了一圈,然后又回到原处。我这一代人本来就是从零开始,几乎每一个中国大陆人都是从零开始,不像英国、美国……有的人生下来就是总统的女儿,有的人生下来就是捡垃圾人的女儿。这就没法比了,出身是不能选择的。中国大陆就不一样,每个人都是零。
有的时候看到家里的桌子、房子,想到这些都是自己亲手挣来的,我都有点做梦的感觉。所以现在只不过是回到原处,像我最早没有钱的时候,有什么关系?再重打江山就是了。
人物周刊:那不是你人生的谷底和麦城吗?
刘晓庆:不存在谷底,只要你活着,有生命,都可以重新创造,可以获得另外一个人生。当明星我也当累了,开个面包店、当个普通人也挺好的。再说了,那时候我想不当普通人也不行啊。
人物周刊:那时候,媒体和大众对你的关注没有丝毫减少,可能还更多了。
刘晓庆:但是我感受不到,也不知道。我们没有报纸看,凡是有我们的名字的报纸都不会给我们看。出来之后才知道,“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
人物周刊:你当时做过最坏的打算吗?
刘晓庆:做过。不过就是去摘棉花,要不就缝被子,或者是搓玉米,我当过知青,这些都做过的。去山青水秀的地方也挺好,我本身就喜欢做新事。最多就是重新换一种活法,只要你不把我枪毙了。我一发现这事——我不会死,就挺高兴的。
人物周刊:这是你的心理底线?
刘晓庆:对呀。死了还是有点害怕嘛,觉得好可惜呀,花容月貌的就没有了。我就是这么思考的,不是安慰自己,我也不是二百五,我就是比较乐观、积极。
人物周刊:一个万众瞩目的大明星,只要不死就很高兴,这种对比太强烈了。
刘晓庆:就算是万众瞩目的时候,在我心里我也没把自己放到高处。其实我觉得最寂寞的时候就是站在舞台中央领奖的时候,这种时候我觉得没意思。高处不胜寒嘛,越是辉煌的时候,越是觉得孤独。我比较喜欢小小的温暖。这个世界看起来很大,其实很小。你让身边的人快乐或者身边的人让你快乐是最主要的,你管不了世界,你的行为可能会影响世界,也许,但是我的目的并不是要做这些事。
人物周刊:秦城这段日子,在你心里没留下阴影吗?
刘晓庆:没有。有什么阴影?大家都为我鸣不平,好多人建议我去打官司,讨一个说法。我说我不需要打官司,公道自在人心。本来422天已经没有了,你还要花时间再去打官司,打赢了可能得到一万多块钱的赔偿,有意义吗?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们错了,每个人都在为我鸣冤叫屈,还需要我喊吗?不需要我喊了。
人物周刊:你不会觉得不公,或者是心里不平衡?
刘晓庆:没有什么不公。有什么不公的?我一个演员,享受了政治家的待遇,又有了一个新的体验,挺好。短短的422天,我有这么多的收获,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我失去了很多钱,失去了二十多处房产,这些还可以赚嘛。但我得到的是人心。所有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冤枉的,而且我是无罪释放。在这个事情上,我所有的观众、知道刘晓庆的人,都很佩服我的个性,我自己都很佩服自己。
但是在经历这件事情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这样的个性——坚强、乐观。这段生活让我很好地认识了自己。而且我身体好了,这之前都没有时间可以睡那么多觉,那儿的空气也挺好的。我出来以后去检查身体,胃病啊什么的都好了。因为有时间,我把过去没时间看的,比方卫斯理的小说每一本都看了,还有古龙全集,还有好多其他的书。而且学英文,尽管我现在是哑巴英语,但是我的单词量在那时增加了很多。
人物周刊:有没有阿Q心理?
刘晓庆:没有啊。事实上我是真的得到好多东西,都是无价和无限的。
人物周刊:那段时间你应该也见识了更多的人性吧?
刘晓庆:这个很正常。我出来以后看到过他们调查其他人的口供,好多人把我供出来了。但是话又说回来,我觉得人当然首先要保护自己。你只要说的是真的,我觉得这无可厚非。但有的却是编造的,这个不行。
人物周刊:你怨恨吗?
刘晓庆:我以为会怨恨。把我害进去的人还以为我要报仇。冤冤相报何时了?我活得这么好,本身对他就是一个惩罚。事实上他也帮了我很大一个忙,他使我在422天当中卸去了那么多公司的包袱,我当时就觉得公司太多,很累,都不知道在为谁辛苦,为谁忙,自己需要的钱早就够了,但你要为那么多员工的生存着想。想把这个车卸下来,又不忍心,人家都是下海到你这来的……反正我得到了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人物周刊:那422天是一天天数着过的吗?
刘晓庆:没数,我不知道有422天,以为有四千多天呢,甚至还以为出不来了呢。要早知道有422天我会很珍惜,我会不停地看,要记住那里。现在我都有点忘了那个房间什么样了。我要是知道是422天,我就会像演出的最后一场一样去享受。我说的都是真话,不是阿Q精神。我就是一个乐观的人。像阮玲玉谈个恋爱都可以自杀,太可笑了。让我拍电影,我都不爱演她。有什么可演的?
我已经只剩爱情这一件事是属于自己的了
人物周刊:有哪种人的生活是你比较向往的?
刘晓庆:我认为可能当作家比较好吧,脸不被人家认识啊。当明星脸都被人家认识。
人物周刊:到现在为止,你满意自己的人生吗?
刘晓庆:很好啊,你觉得好吗?我觉得已经超出我的想象了——够多,够好的了。很精彩,很丰富。知足得很。
人物周刊:在你看来,让女人受伤害最深的会是什么呢?比如说情感的挫败,朋友的背叛,或事业的失败?
刘晓庆:都不好嘛,但是都没有什么不得了的。
人物周刊:你受过情感的伤害吗?
刘晓庆:应该也有吧,没有不受过情感伤害的人吧。爱情方面的就不谈了吧,因为我已经只剩爱情这一件事是属于自己的了。
人物周刊:你现在幸福吗?
刘晓庆:很幸福啊,其实幸福是随处可见的,那是一种感受。你拥有很多钱,生活得不高兴也不会幸福嘛。
人物周刊:你想过晚年生活吗?
刘晓庆:不想,有什么好想的?到时候再说。最主要是过好现在。
人物周刊:你周围对你说真话的人多吗?
刘晓庆:有,不多。我最喜欢人家跟我说真话了。
人物周刊:可是忠言逆耳。
刘晓庆:就是要逆耳呀。你要顺着我就不要听了,好话听得已经太多了。
人物周刊:如果可能,在你的人生路途上,你希望能回避掉什么?
刘晓庆:没有什么想回避的。我的人生就像一盘围棋,每一个棋子相辅相成,才造就我的今天,哪一段没有都不好。
人物周刊:若干年之后,当人们再提及你的时候,你希望听到什么样的评价?
刘晓庆:死都死了,名垂青史有啥用,我才不管这些呢。把这辈子活好就可以了。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11/1117/226893.html
相关新闻
史晓燕力挺老同学杜建英,痛斥宗馥莉情商低迟早倒霉(图集) 54岁王琳自曝“家丑”,被17岁儿子打的牙出血(图集)51岁的李冰冰被曝取出假体、溶掉玻尿酸
13岁独自出国 陈道明藏了40年的女儿曝光 刘晓庆:与王晓玉没有领结婚证 两人早已分手 74岁“刘晓庆”再次扮嫩成功 烫了长卷发穿T恤 刘晓庆现身戛纳 霸气回应家中珠宝被盗往事 中共没钱要杀猪!74岁刘晓庆被举报偷漏税 税务部门将展开稽查 73岁刘晓庆现身戛纳影展 无滤镜生图惊呆众人(图)【百年真相】从影后到阶下囚 刘晓庆得罪谁?
导演谢晋去世 刘晓庆提着一袋钱出席葬礼(图) 74岁刘晓庆和好友美国聚餐被拍 素颜出镜太真实(图) 一身老人打扮 刘晓庆回乡选墓地引热议(组图) 刘晓庆妹妹发声 曝刘晓庆牢狱之灾真相(图集) 刘晓庆与洪学敏最新合影,引网友热议 刘晓庆真敢说 连最高层都暗示出来了 刘晓庆与妹妹一家决裂 深陷5个官司首次公开身世(图) 刘晓庆把外甥当亲儿子 买豪宅供留学 终遭背叛(图) 她曾与刘晓庆齐名 一婚嫁“武松”二婚….(图集) 卓伟爆的惊天大瓜 个个轰动又实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