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上调存备率,是五月通胀指数推高到百分之五点五的快速反应。其实存备率一月一加,已成为近期常态。为了驳斥存备率无上调空间,央行甚至信口开河「存备率无上限」,被人嘲讽不知法律。国家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意指贷存比七十五是商银合法权限。换言之,存备率超过百分之二十五,有侵蚀此合法权限之嫌,「无上限」说法与法例相悖。
即使以百分之二十五为上限,目前存备率为二十一点五,仍有操作空间,但外界的批评,不纯为限度之争,而是针对政策的效能:一方面是对压抑通胀的作用不彰,另一方面是须留意衍生负面作用。据投行分析,综合考虑央票、财政存款及存备率的影响,银行存款总额百分之二十九点七已被冻结,这一比率高于历史均值。
约三成存款被冻结,对靠放贷搵食的大陆商银,无疑加深生存发展的威胁。提升存备率日益成为遭诟病的政策选择,使人行的货币政策与市场预期严重脱节,中央要管理通胀预期,实则收获的是反效果。市场与人行想的不一样,人行与市场作对—例如,加息被视为遏通胀最有效、最专业的选择,人行却以行动表明不认同。
五月份通胀数据不妙,加深了市场忧虑,惠誉中国更指明,大陆面临严重的长期通胀压力,增加涨息频率对控制通胀压力很重要。惠誉第一层意思间接表明,以往的政策无助消除通胀;第二层意思是敦促加息。正因为应对以上种种考虑,更多分析家预期人行年内需要加息,次数达三、四次之多。人行紧缩遏通胀渐技穷,加息躲无可躲、避无可避了。
人行再拒加息势必犯众怒,事关长期的实则负利率,不仅强制存户补贴银行,也成为通胀的推手。有专家统计,迄今八年九十六个月里,有五十三个月是实则负利率的岁月,负利率已不是偶然或短暂的事情。民众看不到通胀纾缓,也无从知悉央行如何出招,有甚么本事打压通胀,更加热衷投资(炒楼多于买股)及消费,成为通胀的动力。
人行一如专家预期展开加息,也恐良机已去。同时不能为追求效果下重手出招,恐防拉大息差,助长套息行为,大陆加息小步慢走,亦可能削弱政策效果。实则负利率处于两厘水平,改善的速度跟不上通胀,所有结构性的存在问题无法减轻或消除,加息也只会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