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008年8月26日电,朝鲜的研究人员据称开发出一种新型面条,比普通面条更能减轻饥饿的感觉。
据英国广播公司引述一家日本的报纸报道说,这种新型的面条用豆粉和玉米粉混合制成,比其他面条的蛋白质高2倍、脂肪含量高5倍。吃了这种面条,可以推迟感觉饥饿的时间。
报道说,这种新型面条很快就将供应到朝鲜各地。
-------------------------------------------------------------
据我国民间史料记载,1959年5月,辽宁省黑山县卫星公社三台子管理区副业生产队创造出将“玉米先蒸、后磨、再煮”的“玉米食用增量法”。报道称,食用了用增量法制作的玉米面后,“群众红光满面,生产劲头十足”。此经验经辽宁省委上报后,得到中央的肯定,并批转全国。
1960年1月,上海市川沙县推出旨在提高“出饭率”的“先进烧饭法”,将原先粳米一斤的“出饭率”,从2斤提高到2斤8两。同月,河南省创造出更具科学术语规范性的“粮食食用增量法”。其具体操作程序是,将原粮煮到六七分熟后,从汤水中捞出,再用水磨将原粮磨成糊状,把酵母放在面糊中,发酵后送入蒸笼蒸熟。用传统方法蒸馍,1斤面只能蒸出1斤馍,最多只能蒸出2斤,采用增量法后,1斤面可蒸出5斤馍。河南同志兴奋地将这种馍命名为“跃进馍”,他们甚至创作了一首歌谣,表达对“跃进馍”的喜爱:“跃进馍真正好,既顶饥又顶饱,节约粮食营养多,利国利民好处多。”
继而,层出不穷的“增量法”纷纷问世:北京市密云县的“烫面”、“双蒸”、“水磨”做饭法;辽宁省抚顺市的“油水混合”的“食油食用增量法”,其工艺特点是,“用土超声波使油水乳化”;湖南省的“一炒、一泡、一蒸做饭法”;四川省邛崃县、莆江县的“火米(蒸谷子)增量法”、“三开一煮法”;武汉市的“蒸米做饭法”;重庆市的“冷水发饭法”;兰州市的“水发面蒸馍法”;西安市的“纯面增量法”、和“碗蒸馍增量法”;河南省鲁山县的“煮后干磨烫面增量法”……
---------------------------------------------------------------
1960年11月,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大好稳定局面,中央“瓜菜代”领导小组终于奉诏成立,并正式提出“瓜菜代,低标准”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