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协斥港警封锁敏感事件讯息 造社会太平假象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港台 > 正文
记协斥港警封锁敏感事件讯息 造社会太平假象

节目长度:3分7秒  下载mp3(16k) | (128k)

香港记者协会星期日召开记者会,批评警方更换通讯系统后,每日发布的突发事件讯息骤减,涉及政治敏感及高官名人的事件基本消失。记协批评警方箝制新闻自由,制造社会太平假象。

香港警方自2004年底开始使用第三代通讯系统后,发放突发事件的讯息大幅减少。据香港记者协会统计,在2009年下半年,警方平均每日只公布2.7宗突发事件,即每日平均212.7宗罪案的1.27%,其中有9天是零发布;而在发布的案件中,八成的及时性不合格。

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麦燕庭:在去年的下半年只有二成的讯息发放是达标的,即是有八成是不合格,其中有3宗是4小时以外,你想一下4小时去到那,你连水都看不到不要说血,其实你什么都看不到了。除了钟数少、时间迟,还有就是资讯非常的简单。大家收到都知道,如果你要凭着这么简单的资讯去决定究竟要不要去跟进呢,其实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有一些很明显我们看到。我们质疑它是否有意去淡化这件事,甚至误导传媒。

记协并指出,一些涉及政治敏感的新闻,已经从香港的媒体报导中消失。

香港记者协会自由小组成员谭秀娴:就是内地公安抢入香港水域越境执法,以往不时会有发生的,但是水警是警队中率先使用第三代通讯系统的,自从水警使用后,香港就没有这类的新闻存在,到底是没有这类的新闻呢?或是警方扣起这类的消息没有放出来,这个我们都不知道。此外就是一些高官名人的案件,以往警方自己说过不会刻意不发放和名人有关的讯息,但是我们发现一些涉及名人高官的案件,即使简单如撞车,可能没有人受伤的,可能有的有人受伤,但是都没有出稿,基本上是完全没有发放到。

该会批评警方藉突发事件发放机制箝制新闻自由,制造社会太平假象。

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麦燕庭:在我们的现实中看到政府是一种另类的灭罪,大家看不到,以为没有什么的突发事件发生,没有什么罪案,但是事实上这是一个假象。

记协强烈要求警方修改现行机制,令记者可在警方不公开报案人个人资料下,实时取得突发信息,又要求消防处更换通讯系统时,不要仿效警方做法。以上是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林秀宜在香港的采访。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10/0913/178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