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物价疯涨导致的后果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1988年物价疯涨导致的后果—1988年物价疯涨导致的后果 稍微有点这几年历史常识的人都清楚


  1988年,中央决定闯价格关,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多次吹风,“国家每年强调稳定物价,怕乱涨价,不敢主动涨价,结果导致自发乱涨价,越乱国家越不敢涨价。”“现在的形势,不进则退,没有别的路子,只能迎着困难前进。”在此后的几个月中,国家对价格改革方案的施行工作不断推进。很快,价格闯关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进而演变成疯狂的抢购潮。人们第一次感受到“通货膨胀”。1988年7月,统计局公布的物价上涨幅度为19.3%,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纪录。

  时任国家物价局局长的成致平尤其刻骨铭心:“1斤装茅台酒从每瓶20块蹿到300多块,汾酒从8块涨至40块,古井贡酒从12块涨至70块,中华烟从每包1.8元涨至十来块。”
  20年前的中国,物资依然短缺。面临物价上涨,人们的应对办法与当下截然相反:倾囊抢购。北京上海、天津、昆明等城市,商店开门后两三个小时,原计划卖一天的名烟名酒被扫荡一空;盛夏时节,杭州的毛衣毛裤柜台前排起了长龙;四季如春的昆明,经常滞销的电风扇变得炙手可热;武汉有人买回200公斤食盐,南京有市民买下500盒火柴,广州有女士扛回10箱洗衣粉……

  按照中国价格协会会长王永治的说法,“人们都疯了,见东西就买,不管需要不需要,也不在意质量好坏,冰箱有冷气就要,电视机出图像就抱。”

  “物价闯关”导致抢购风,疯狂的抢购最终让“物价闯关”受挫。

接下来就发生了历史上震惊中外的64事件,中共在天安门广场镇压学生。。。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网友推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10/0618/169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