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温家宝忆胡耀邦 形塑胡温历史定位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台媒:温家宝忆胡耀邦 形塑胡温历史定位
温 忆 耀邦 形塑 胡温 历史 定位


【联合 报 ╱ 范世平 / 台湾 师范大学 政治 所 所长】


2010.04.16


四月 十五 日, 中国 国务院 总理 温家宝 在 人民日报 发表 短文, 名为 "再回 兴义 忆 耀邦." 这 让 全世界 关心 中国 的 人们 都 感到 意外, 因为 文章 中 温家宝 从这 几天 在 贵州 黔西南 视察 旱情 的 心情, 回顾 在 廿四 年前 他 曾 追随 胡耀邦 的 种种 过往.

胡耀邦, 他 曾 与 邓小平 在 一九 七八年 一同 击败 了 以 华国锋 为首 的 "凡是 派", 展开 了 在 文化大革命 后 的 改革 开放. 一九八六年 的 学运, 胡耀邦 被 指控 镇压 不力, 并 认为 中国 在 经济 改革 的 同时 必须 进行 政治 改革, 而 与 邓小平 的 见解 不同, 被迫 于 一 九八 七年 辞去 总书记, 但却 受到 民众 的 拥戴. 因此 当 一 九八 九年 四月他 去世 时, 民众 自动 自发 的 上 街头 悼念, 进而 引发 了 "六四 事件."

这篇 发表 在 人民日报 第二 版 "要闻 版" 的 文章, 必 是 经过 中共 高层 的 拍 版 定案, 所以 背后 的 政治 讯息 值得 关注. 首先, 胡耀邦 始终 认为 中国 在进行 经济 改革 的 同时, 必须 进行 政治改革. 这个 想法, 在 邓小平, 江泽民 时期 并未 获得 落实, 进而 引发 了 贪污 腐败 的 种种 民怨. 因此 倘若 在 胡, 温 时期 能够 实践, 不但 达成 了 胡耀邦 的 理想, 更 显示 第四 代 领导人 的 历史地位.

其次, 二○○五 年, 在 纪念 胡耀邦 诞辰 九十 周年 大会, 当时 政治局 在 讨论 纪念 等级 和 出席 人身 分时, 出现 了 不同 意见. 温家宝 曾 指出: "如果 纪念 胡耀邦, 那 赵紫阳 怎么 办,六四 怎么 办 ", 充分 显示 当时 此 一 议题 的 敏感性. 但 今天 温家宝 的 文章, 除 代表 中国 已 对 胡耀邦 松绑 外, 更 显示 对于 六四 事件 态度 的 变化.

事实上, 六四 事件 在 邓, 江 时期 始终 是 禁忌 话题, 就 如同 台湾 的 "二 二八 事件" 一般. 但 不去 面对 就 难以 根本 解决, 而且 能量 会 不断 蓄积. 当 国民党 与 马英九 已经 成功 解决了 此 一 历史 伤痕 的 同时, 中共 也 必须 正视 六四.

一九 四 五年 的 中共 六届 七 中 全会, 通过 了 "关于 若干 历史 问题 的 决议", 一方面 总结 了 一 九二一 年 中共 一 大 以来 的 党史 外, 也 重新 建构 了 以 毛泽东 为 核心的 历史观; 一 九八 一年 的 中共 十一届 六 中 全会, 通过 了 "关于 建国 以来 党 的 若干 历史 问题 决议" 除了 对于 毛泽东 进行 "三七 开" 的 评价 外, 亦 形塑 出 以邓小平 为主 的 史观. 因此, 胡温 是否 可能 在 二 ○ 一 三年 交棒 之前, 提出 "关于 改革 开放 以来 党 的 若干 历史 问题 决议" 除 对于 邓小平 的 历史 定位 与 六四 事件 进行 检讨 外, 更 可 建立 未来 以 胡温 为 核心 的 历史 地位.

不过 值得 玩味 的 是, 当 温家宝 回忆 一 九八 七年 跟随 胡耀邦 在 贵州 的 种种 时, 胡锦涛 时 任 贵州 省委 书记, 但 文章 中 却 只字未提, 加上 一 九八 九年 时, 胡锦涛 担任 西藏自治区 党委 书记 时, 曾 藉由 武力 镇压 了 "拉萨 事件", 因而 引发 负面 评价. 所以, 这 若干 矛盾 之 处, 值得 后续 观察.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10/0417/163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