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百岁不是梦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长命百岁不是梦

祖母抱着孙子。 摄影:阿里斯泰尔·伯格/Getty Images
Grandmother embracing grandson


长命百岁不是梦

专家称如今在发达国家出生的婴儿未来平均寿命将超过百岁。




Sarah Boseley
guardian.co.uk 2009年10月05日

专家指出,按照目前的趋势,英国近年出生的婴儿中大多数都能活到100岁。

学者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撰文指出,人们不但能活得更长,而且会活得更好,大量证据显示,与以往相比,85岁以下的人们趋于更有活力。尽管患有类似于癌症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病,但因为及早诊断和更好的治疗,他们能够存活下来。

据南丹麦大学衰老研究中心的卡尔·克里斯滕森教授及其同事预测,2000年出生的英国婴儿中,半数以上都能活到100岁。预期寿命的快速增长使得2007年出生的婴儿中半数能活到103岁,而同年出生的日本婴儿中半数能活到107岁。

坏消息是像英国这种富裕国家的老龄人口将构成人口失衡的威胁。克里斯滕森和同事们写道:“这给传统社会福利国家造成了严峻挑战。”

不过,他们提供了彻底的解决办法:青年人和老年人周工作时间应该缩短。与目前相比,我们一生中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总量不变,只不过被分散到多年里。

他们写道:“20世纪是收入再分配的世纪,而21世纪也许是工作再分配的世纪。再分配将使得工作在不同人口及年龄中的分布更为均衡。人们在不同的年纪可以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花在工作、教育、休闲及育儿上的时间。”

这一理论正开始得到“一些初步关注”,作者援引《科学》期刊三年前的一项研究表示,更短的工作周对青年人有利,并有助于提高西欧国家低迷的出生率。

克里斯滕森和同事们写道,更短的工作周可以进一步促进健康和预期寿命。但工作再分配并不能解决因社会高龄人口众多而造成的所有问题。到了某一年纪,老年人将需要较年轻人的照顾,尽管在像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科技有可能对此提供一些帮助。

在20世纪,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大幅提高了30多岁。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前,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归功于在解决婴儿传染病及母亲分娩并发症方面的突破。从那以后,人们开始活得更长。作者写道:“老龄人口死亡率的下降是前所未有的,并且出乎意料。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尤其是从七十年代开始,80岁以上老龄人口死亡率持续降低,在某些国家,这种降低甚至呈加速趋势。”

日本保持着纪录。2007年该国女性预期寿命达到了86岁。这使理论学者感到困惑,他们在1980年认为人类预期寿命的极限是85岁。

丹麦的作者们表示,他们认为预期寿命没有理由不继续增长。他们写道:“预期寿命持续165年的线性增长表明人类寿命远未接近极限。如果预期寿命将达到极限,那么寿命增长将可能出现一些减速。而长寿人口的持续增长表明我们还没有接近寿命极限,预期寿命的进一步增长是可能的。”

但在发达国家,低死亡率及人们生育数量的下降使得进一步的人口老龄化不可避免。以德国为例,他们指出,即便允许移民,与目前相比,2050年该国人口“也将显著变老,并且人口数量更少”。

研究表明,对于那些“人过中年”的人们来说,他们的健康状况正在改善,这也意味着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们的健康状况极有可能得到改善——虽然很少有研究会关注85岁以上的人口。

虽然随着人们活得更长,癌症患者以及糖尿病关节炎这样的慢性病患者数量也在增长。尽管如此,更好的诊断及治疗意味着人们能生活得更好。肥胖症预计能引发更多的心脏疾病,但这些后果能通过用药减轻。

他们写道:“传统上,人的一生有三个主要阶段:童年,成年和老年。而如今老年阶段正发展成两部分,第三阶段(低龄老年)和第四阶段(高龄老年)。”

一些专家曾表示第四阶段的状态堪忧——“表现为脆弱,几乎没有识别力、心理自主力和自控力。 ”而丹麦人的研究发现,目前92岁至100岁人群中,30%到40%的老人能够生活自理。一项美国研究显示,在32位世纪老人(那些110岁以上的人)中 40%的老人只需要很少的照料甚至能够生活自理。克里斯滕森及其同事写道,这项研究结果“与第四阶段是植物人状态的预言并不相符”。

责任编辑: 紫薇  来源:卫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9/1020/148059.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