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报导,美国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祸首,但反常的是,美国在吸引资金方面却优于其他国家,导致美元升值,虽有利于美国政府拚经济,却使得全球其他地区危机恶化,专家警告说,这已形成第三波金融危机,类似19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风暴。
美国投资人大举出脱外国投资,使美元回流美国,投资相对安全的美国政府公债。而且中国继续购买大量美国公债。这些行动使美元走强,在欧巴马政府提出数兆美元的挽救银行和振兴经济方案之际,提供美政府急需的银弹,使政府不需升息,就能支付这些支出。
但全球经济却因缺乏信心和资金而被拖垮,从米兰到马尼拉,贷款和投资机制失灵,资金流入美国显然使全球其他地区的危机加速恶化。
国际的资金争夺战突然变成零合游戏。外国央行和投资人每投资美国政府公债一美元,急需重新贷款的东欧国家就少了一美元。
国际货币基金会前官员普拉萨德说:「所有低收入国家问题很大,这是第三波金融危机,低收入国家伤势惨重,私人资金不再流入新兴市场。」
投资新兴国家的私人资金从2007年的9280亿美元,骤减到2008年的4660亿美元,今年可能降到1650亿美元。事实是,全球投资人紧握现金,尽快赎回高风险投资。
美的外国人投资也明显走缓,但美国人撤回海外投资,把资金留在国内,加上中国等外国央行大买美国国库券,导致美国正在吸收过去散布在世界各地资金,使其他地区资金吃紧。
最立即的危机在东欧,过去东欧投资人大量借外币来建办公大楼和工厂,尤以借欧元和瑞士法郎居多,当本国币值剧贬后,他们的债务膨胀,导致银行亏损,需政府纾困,政府又向国际货币基金求援。
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情形类似19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风暴,当时,投资人借外币,当外资撤离,当地币值大贬,尤其是泰国和印尼,引金融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