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击沉中国货轮之际 法拍卖古董上升到政治角度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动态 > 正文
俄击沉中国货轮之际 法拍卖古董上升到政治角度

饕餮:趣论追讨兽首

     法兰西国将沽售之二兽首,乃前清御园之物也。我朝讼师于巴黎聚讼,期以家法恐吓,不费一文而完璧之也。无如法人不惧,以为我朝讼师品秩末流,不可预闻沽售事也。继之,则兽首藏家以吐蕃番僧换兽首之意出,江湖大哗,愤者踊跳,滑稽伶人姜昆者流,亦揎拳掳袖,高扬其首向兽首焉。

   噫嘻!兽首等物,流寓外邦者千万之数,则前清首开宁赠友邦,不与家奴之滥觞者也。民国血拼,故宫珍稀辗转南朝,迄今鲁殿灵光在在焉。先帝一朝,毁残余之钟釡,灭稀世之天珍,辱千年之列祖,粪白玉之高堂,其罪则前清难敌,其恶则世界独一,而迄今未得清算也。流寓外邦之物,我弃人取之,我贱人贵之,百余年来,不独避祸,且昂其值。以是观之,则兽首等遗世独立,大幸也。

   中兴迩来,三餐有肉,肥膏浓酒。铜臭并古董再世,奢靡共伪雅成风。大国也,说不也,睁眼向洋,凡红番皆我世仇;腆肚环游,尔宫中竟有我物。银两不足购,讼师以家法诳之,愤者以哗躁辱之,大臣以国威唬之。而不知今日世界,前仇泯化,公理一体也。

   以是观之,银两丰足则兽首可归,囊中羞涩则三缄其口,扬兽首而欲得兽首,下下之策也。

************************

新闻背景:

佳士得执意拍卖兽首 国家文物局要求撤拍

即将拍卖的圆明园兽首

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按照预定计划,将于巴黎时间25日19时(北京时间26日凌晨2时)举行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拍卖活动。中国国家文物局2月25日就拍卖一事作出回应,称相关负责人已于2月17日致函佳士得,明确要求撤拍,并希望当事人能够理解和尊重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

  佳士得拍卖行也将鼠兔首的起拍价状态从估价待询调整到了明码标价状态。两件铜像的起拍价分别为800万至1000万欧元,总价约为2亿元人民币。

 

  另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国家文物局负责人说,近期,国内外有关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追索和促成圆明园文物回归中国的努力,反映了中国公众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希望有关当事人能够理解和尊重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关注此事的发展。

  国家文物局负责人还说,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物返还原属国,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文化财产原属国人民不容剥夺的基本文化权利。“我们历来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框架和原则,依靠国际合作追索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

  国家文物局表示,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战争中掠夺的大量中国文物,包括从圆明园掠夺出境的众多珍贵文物,应当归还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拍卖圆明园文物等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认为这种行为有悖于相关国际条约的基本精神,将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感情。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法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先后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等相关国际条约,并声明保留追索历史上被盗和非法出口的文物的权利。中国政府已与包括美国、意大利、印度、希腊等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的双边协议,共同致力于打击文物走私,促进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并已成功地从美国、英国、丹麦等国追索回多批非法流失出境的中国文物。

  鼠首和兔首铜像是圆明园“12生肖兽首”中目前所能确定的仍流落海外的两件文物。“12生肖兽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流失,目前已经回归的有5件: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另外5件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至今下落不明。

  针对佳士得执意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的行为,由北京律师刘洋和另外80名中国律师组成的“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1月9日向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和收藏人正式发出律师函和律师声明,表明了反对拍卖的立场,阻止拍卖一事进入法律程序。19日晚,律师团向法院递交了阻止拍卖的“禁止令”。23日,法国巴黎大审法院紧急审理法庭作出裁决,驳回了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提出的关于要求停止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兔首铜像拍卖的诉讼请求。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月2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物返还原属国,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也是文化财产原属国人民不容剥夺的基本文化权利。马朝旭说,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战争中掠夺的大量中国文物,包括从圆明园掠夺并流失出境的众多珍贵文物,应该归还中国。他说,拍卖圆明园文物,有悖于相关国际公约的基本精神,将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感情。

  他说:“我们希望有关方面能够理解和尊重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促成中国文物回归中国。”

***************************

烧圆明园算啥?砸孔庙、挖孔坟、焚孔府书

红卫兵“捣毁孔家店”:砸孔庙 挖孔坟 焚孔府古书

2008年10月30日 1

凤凰文化综合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涌现的北京红卫兵五大“领袖”中,有两位是女性。一是写了所谓“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聂元梓,另一个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井冈山战斗团”女“司令”谭厚兰。谭厚兰曾以“砸孔庙”而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而正因为这段历史她也永远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对于这件事情的起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康生亲自让谭厚兰干的。有一天,康生把谭厚兰找去,让她去山东曲阜造孔子的反,砸孔庙。康生对谭厚兰说:“我想了三天三夜,画了一张那里的印象图。”康生把图交给谭厚兰,接着说:“到那里,该砸什么就砸什么。”于是。谭厚兰带领井冈山的200余人,在曲阜召开了捣毁孔庙的万人大会。另一种说法是,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授意已经主持《红旗》杂志工作的林杰让谭厚兰去砸孔庙的。

1966年11月7目的事,这一天,谭厚兰率人在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集会,誓师捣毁“孔家店”。会上,谭厚兰发表了讲话,对孔子进行污蔑,还领着人喊口号。会后,她亲率200多人出发,去山东曲阜砸孔庙。11月9日,他们200多人到达曲阜,此时,山东省委和曲阜县委听到消息,派出许多干部做说服工作,还组织人拦阻学生。但当时他们的处境也不好。说的话没有人听。谭厚兰一声口号,200多人一下子就冲破山东省委,曲阜县委和孔庙管理处组织的阻拦队伍,冲进了孔庙,在孔庙里驻扎下来。谭厚兰立即派出一些学生,串连当地的一部分造反组织,共同成立了“彻底捣毁孔家店革命造反联络站”,并以“带头砸开孔府的重重大门”为口号,在曲阜召开了“彻底捣毁孔家店大会”。接着,他们就开始动手砸孔庙。他们的这种行为很快被报告到中央文革小组。而谭厚兰在砸孔庙受阻拦时,也于12日直接给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打电话,说他们要砸孔庙,陈伯达当即指示:“孔坟可以挖掉。”

有了这个指示,谭厚兰更加肆无忌惮,不仅带领手下人大砸孔庙,还把破坏延伸到孔林和孔府,从而开始了一场触目惊心的大破坏:国务院1961年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被他们用绳子拴住拉倒,毁为数段,孔子像被他们捣烂烧毁。接着,他们去孔林挖孔坟,孔子的墓碑被他们用大锤砸碎,许多孔氏后人和坟墓被刨平,孔子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贴的棺材被打开,暴尸于众。由于国务院曾把孔庙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因此,造反派向国务院发了“抗议信”。他们还闯进孔府,搜出许多古画古书,当场烧毁了数干册古书,数百轴字画,他们这次砸孔庙、孔府,孔林的行动,使整个孔府,孔庙,孔林满目疮痍。留传了数千年的中国宝贵文物,遭受了空前的大破坏。

谭厚兰当时自己觉得是干了一件震动全国的大事,觉得自己是英雄,她没有想到,这件事把她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文革”结束以来几十年,去参观孔庙、孔府、孔林的人,经常会听到解说员这样讲:是谭厚兰带着红卫兵来把孔庙砸了,哪座碑曾被谭厚兰砸碎,哪个文物曾被谭厚兰捣毁……

其中被破坏的有一块明宪宗“明成化碑”,高4.6米,宽2.2米,厚0.49米,重约三十多吨的整块岩石,字楷书,书体端庄,结构严谨,以精湛的书法著称于世。由于碑重推不动,谭厚兰带领人用拖拉机拉倒,断成了二截。如今不用细看,也能发现重新立起来的成化碑拼接的痕迹,依稀好象看到了当年的红卫兵不拉倒石碑誓不罢休的模样。

让人更称奇的是,成化碑后面有一块“洪武元年对话碑”,仔细一看,石碑中间隐隐约约有个红色的“留”字。据当地导游说:这二块碑都是明代皇帝所立,但此碑却不砸的原因是朱元璋是三代贫农出身,又是靠造反起家当上皇帝的,红卫兵讲究成份,其时反动的血统论正猖獗。而红卫兵又是当时的造反派,所以红卫兵用红漆在碑上写了个“留”字,自己不砸,还提醒他人:“不能砸!”

更叫人称奇的是另外两块石碑,一是乾隆亲书的重修孔庙的石碑,谭厚兰叫砸,剩下了如今的残缺不全的石碑一个。而旁边的一块石碑却齐整无痕。原来这块碑文的作者是党怀英,金代著名书法家。此君姓党,与共产党同有一个“党”字,仅仅因为如此,红卫兵就饶了此碑一命,不予砸烂。

附:谭厚兰资料

谭厚兰曾是北京的大学红代会核心组副组长,北京市革委会常委。北京的大学里的造反派曾分为”天派“、”地派“,谭厚兰与王大宾结成”地派“。

1966年,谭厚兰带领“井冈山”200余人,在曲阜召开了捣毁孔庙的万人大会。从11月9日至12月7日,他们共毁坏文物6000余件,烧毁古书2700余册,各种字画900多轴,历代石碑1000余座,这场浩劫是全国”破四旧“运动中损失最为惨重的。

1968年10月,谭厚兰被分配到北京军区某部农场劳动。

1970年6月,被调回北师大隔离审查。

1978年4月,北京市公安局以反革命罪逮捕了谭厚兰。在监狱中,她痛心自悔,主动揭发交代。

1982年6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作出了对谭厚兰免于起诉的决定。

1981年,谭厚兰检查出患有宫颈癌,被保外就医。9月,被允许回老家湘潭治病。

1982年11月,谭厚兰病逝。这年她45岁,没有结婚。


*********************

文革期间文物被毁清单——不许哭…… (转)  

1. 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 焚骨扬灰。    
2. 造字者仓颉的墓园被毁, 改造成了“烈士陵园”。    
3. 山西舜帝陵被毁,墓冢挂上了大喇叭。    
4. 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大禹庙被拆毁,高大的大禹塑像被砸烂,头颅齐颈部截断,放在平板车上游街示众。    
5. 世界佛教第一至宝, 佛祖释尊在世时亲自开光的三圣像之一八岁等身像被捣毁面目。    
6. 孔子的坟墓被铲平,挖掘,‘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庙碑被砸碎了,孔庙中的泥胎塑像被捣毁。孔老二的七十六代孙令贻的坟墓被掘开。    
7. 和县乌江畔项羽的霸王庙、虞姬庙和虞姬墓。香火延续两千年至今日,“横扫”之后,庙、墓皆被砸成一片废墟。文革后去霸王庙的凭吊者,见到的只是半埋在二里半露在地上的石狮子。    
8. 在横扫一切的风暴中,霍去病的霍陵也遭了殃。香烛、签筒被打烂之外,霍去病的塑像也毁于一旦。    
9. 颐和园佛香阁被砸, 大佛被毁。    
10. 王阳明文庙和王文成公祠两组建筑包括王阳明的塑像,全部在文革被平毁无遗。    

11. 古城太原的新任市委书记三把火,第一把是砸庙宇。全市一百九十处庙宇古迹,除十几处可保留外,通通毁掉。他一声令下,一百多处古迹在一天之内全部毁掉。山西省博物馆馆长闻讯赶到芳林寺,只捡回一包泥塑人头。    
12. 医圣张仲景的塑像被捣毁,墓亭、石碑被砸烂,“张仲景纪念馆”的展览品也被洗劫一空。“医圣祠”已不复存在。    
13. 河南南阳诸葛亮的“诸葛草庐”(又名武侯祠)。的‘千古人龙’、‘汉昭烈皇帝三顾处’、‘文韬武略’三道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存明成化年间塑造的十八尊琉璃罗汉全部捣毁,殿宇饰物砸掉,珍藏的清康熙《龙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焚烧。    
14. 汉中勉县“古定军山”石碑,也因诸葛亮是个“地主份子”而被砸毁。    
15. 书圣王羲之的陵墓及占地二十亩的金庭观几乎全部平毁,祗剩下右军祠前几株千年古柏陪伴书圣失去了居所的亡魂。    
16. 文成公主当年亲自主持塑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二人的塑像,安放觉拉寺。被捣毁。    
17. 合肥人代代保护、年年祭扫的“包青天”墓,也毁于一旦。    
18. 河南汤阴县中学生将岳飞等人的塑像、铜像,秦桧等“五奸党”的铁跪像,连同历代传下的碑刻“横扫”殆尽。    
19. 杭州革命青年砸了岳庙,连岳飞的坟也刨了个底朝天。岳武穆被焚骨扬灰。    
20. 阿拉腾甘得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园被砸了个稀烂。    
21. 朱元璋巨大的皇陵石碑被拉倒;石人石马被炸药炸得缺胳膊少腿;皇城也拆得一干二净。    
22. 海南岛的天涯海角,明代名臣海瑞的坟被砸掉,一代清官的遗骨被挖出游街示众。    
23. 湖北江陵名相张居正的墓被红卫兵砸毁。焚骨。    
24. 北京城内的袁崇焕的坟被夷成了平地。    
25. 黎平故里安葬的是明末名臣何腾蛟,他的祠堂中的佛像被扫了个一干二净,而且把黎平人最引以为荣的何腾蛟的墓给挖了。  

26. 吴承恩的故居在江苏淮安县河下镇打铜巷。他的故居不大,三进院落,南为客厅,中为书斋,北为卧室。几百年来,曾有无数景仰他的人来此凭吊此故居和他的墓。可是现在《西游记》成为“封、资、修”(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里的“封”,吴氏故居也就“被毁为一片废墟”。    
27. 红/卫兵掘开蒲松龄的坟,教书匠蒲松龄真穷,墓里除了手中一管旱烟筒、头下一迭书外,只有四枚私章。他们对蒲氏私章不屑一顾,弃之于野。尸体被捣毁。    
28. 建于一九五九年的吴/敬梓纪念馆在文/革中被铲平。    
29. 山东冠县中学红卫兵在老师带领下,砸开千古义丐武训的墓,掘出其遗骨,抬去游街,当众批判后焚烧成灰    
30. 张之洞的坟被刨开。张是个清官,墓里没一点珍宝,红卫兵将张氏夫妇尚未腐烂的尸体吊在树上。张氏后人不敢收尸,任尸体吊在树上月余,直到被狗吃掉。    
31. 北京郊区的恩济庄埋有同治、光绪两朝的宫廷大总管李莲英的墓,凿开的墓穴里,只有头骨,不见尸骸,衣袍内满是珠宝,后不知所踪。  

**************************************

圆明园被说成是中国人民的“耻辱”,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危机时刻就要往事重提。但我问过许多人,满清为什么要建圆明园?当年英法联军以什么理由或者说是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却没有多少人答得上来,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血与火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所到之处的野蛮行径。不过,难以想象的是,如果英国及法国的道德水准只是停留在烧杀抢掠层次之上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去烧紫禁城?因为那里有更多的金银财宝,烧了那里不比烧圆明园更让满清皇帝害怕,更好和他们谈条件吗?事实是他们的道德水准也没有低到只会去野蛮烧杀的层面,否则就不会去和你订什么协定了。再用法律文书形式来确定的地步。

我注意到,对于英法联军当年用于焚烧圆明园的借口,被小心翼翼的掩盖起来,似乎其中真有什么难言之隐。十多年前有一场火爆的电影,片名就叫《火烧圆明园》,里面的英国人莫明其妙就把圆明园给烧了。其实,对于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可耻借口,完全可以公开予以揭露,他们用以掩饰其滔天罪行的所谓理由,应该予以坚决驳斥。但在中国的历史著作当中,对此居然讳莫如深,最多也就只用几个字提及,一掠而过,好象是害怕泄露什么国家机密。当人们对事情经过知之甚少时,怎么就可以发表那么多的感概。 这里我们要谈谈,满清皇帝为什么要建圆明园?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圆明园?

满清皇帝个个都是好色之徒,对女人有一种进乎疯狂的喜爱,在关外时,就是他们的父亲死了,他们也不放过他们父亲的妻妾们,不管年老年少美丑,各个通吃。满族喜欢抢劫,喜欢打仗的原因就在于打胜仗后,可以有女人分。王爷和一般普通的满人在这方面就更甚,因为他们没有什么祖制的挟制。进了关做了统治者,那就不可能放过汉人家的女子。一般的满人可以抢劫,杀人,放火,奸淫妇女,甚至强抢汉人的女儿做他们的性奴。但是满清的皇帝要想这么做,着实有点不容易。皇帝贵为天子,是不能轻易接触下层的。按照满清的祖制,为了保证旗人的血统纯正,汉人的女子是不能进宫的。他们年年选的秀女也是旗人的女子。但是旗人的女子长的丑,由于长期在关外恶劣环境中生活的原因,大多粗俗不堪,相貌丑陋。这点可以从晚清的宫廷照片中看到。皇帝们想奸淫汉人的女子有什么变通的办法呢?那就是建一个名为皇家园林,实为皇家妓院的地方。在这种淫荡思想支配下,他们就不顾汉人百姓的疾苦,大兴土木。建一个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淫欲的皇家妓院---圆明园。

关于满清皇帝是怎么从全国各地搜罗汉家美女,然后藏在圆明园中供他们玩弄的。史料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清宫挑选秀女,满蒙各族女孩儿,年在十四岁以上,二十岁以下,一概报名听选。......咸丰帝道:“一班都是旗女,也不见什么好处。”总管道:“万岁爷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只叫一道圣旨,令各省选女入侍,就使西子太真,亦可立致。”......不到半年,南中已献入汉女数十名,供值圆明园,分居亭馆,内中最得宠幸的,计有四人,咸丰帝赐她们芳名,叫作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

我们都知道,咸丰皇帝是最无才最好色的满清皇帝,在所有满清皇帝中,他也是做的最不隐蔽,最放纵的一个。其他的皇帝都做的隐蔽。他们隐蔽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防他们本族人,怕有些竞争对手,拿这个说事,影响他们的皇位的稳定。另一个就是怕引起汉人的反感。起来反他们。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圆明园呢?其实说到底就是"磕头外交"这样的"小事"引起的。当时双方所争的是什么呢?就是“北京驻使,内地旅行,长江通商,”这是双方争执的中心当时,英法要求和中国谈判,按照现在的认识,中英双方出现的种种争端,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中是十分正常的,应该通过双边协商谈判来加以解决。但是满清们认为中国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心,皇帝为天下共主,所有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所有人见到皇帝都必须磕头表示臣服。但这一观念必须得到夷狄们的认同,满清的传统外交主题就是让夷狄们前来磕头,并由此建立了一套被费正清称为“朝贡体系”的完整外交模式,现在的麻烦在于,夷狄拒绝磕头,而且他们还要长驻北京。公使驻京必然导致觐见皇上,而对皇上不行跪拜之礼将在事实上促使“天下一统”观念的破产,英法联军当时要求和满清谈判,要谈判就要见皇帝,见皇帝,按照传统外国使节就要在见皇帝时下跪,但是就是为了这么一个磕头不磕头的小事。虚伪的皇帝为了面子就是不同意。一会这样,一会那样的戏弄别人。打又打不过人家,还死要面子。英法联军认为屡次受到了戏弄。另外满清政府一直把巴夏礼看着英法联军的最高统帅,根据“擒贼先擒王”的传统计谋,他们在通州谈判之前就计划诱擒巴夏礼,期望巴夏礼就擒之后,英法联军群龙无首,必定自乱,然后乘机大举进剿,稳操胜券。通州谈判破裂之后,按照事先的部署,清方当场拘禁了以巴夏礼为首的英法谈判使团共39人,押送北京,以“叛逆罪”投入大牢。在被监禁的39人当中,已有21人被虐待致死,18人存活下来。英法两国被彻底激怒,可以说是怒不可遏。为了报复,英国专使额尔金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为了照顾满清王朝脸面(当时英法正与清方谈判《北京条约》),才另外选择了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英军第一师约3500人奉命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皇帝闻讯后如惊弓之鸟,然后从圆明园苍皇出逃,从此再也不敢回到北京。

西方公使向皇帝磕头或不向皇帝磕头与中国人民有何相干?皇帝为了他所认为的屈辱而不惜一战,却是以国家的利益及人民的生命为代价,除了使他本人遭受到更大的屈辱之外,还使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最终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领土,那是中国为了“以夷制夷”而向俄罗斯付出的代价,这样惨痛的损失永远也无法弥补。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一场代价最为昂贵、同时又最为无聊的战争。

对于当时的咸丰皇帝来说,圆明园被焚毁是他个人的屈辱,他一直把它看着是和紫禁城一样的圣地。当他听到圆明园被焚毁的噩耗之后,当场口吐鲜血,旧病复发,一年不到就死于热河。皇帝的屈辱后来也被说成是人民的屈辱,圆明园成了人民和国家屈辱的象征,真是天大的笑话。皇帝的遭遇与中国人民有何相干?最让人不解的是,如此被人焚毁的圆明园更进一步被贴上了爱国主义的醒目标识,当成了道德批判及政治动员永远新鲜的题材,尽管它只是皇帝们荒淫无耻、寻欢作乐之地。
另外对圆明园的财宝也作了极尽夸张的描绘,就是那里有无尽的财宝,那些都是皇帝本人终生享用无尽的财宝,岂容他人染指。至于谈到圆明园的艺术成就,即使它被吹嘘成“万园之园”、“天上之园”、中西建筑合璧等等,从建筑学的角度看来,并没有太大价值。首先是它的中式那一部分建筑,所谓宫殿楼阁、亭台碑碣、桥廊水榭均为清代风格,较之中国古代如唐宋时期建筑,已经是一个大的倒退。清代的艺术风格流行着同样是琐碎的雕刻和花哨的装饰,形成了一股到处泛滥的潮流。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先生最近说的好:‘清廷建筑是对中国汉唐以来建筑风格的极大破坏,清廷的建筑加上清廷的服装构成了一副妖魔鬼怪的图案,是审美意识上的倒退。’ 圆明园中的欧式建筑,全都属于洛可可风格。它只是代表了西方古典建筑中一个颓废的流派,艺术价值非常之低。

在对圆明园的建立被焚毁经过有了一个大致上的了解之后,我们的义愤填膺就不只是指向英法两国了。满清皇帝的荒淫无度,倾全国之力建立的圆明园就是为了他们淫欲的皇家妓院。皇帝为了虚伪的面子而拘禁、虐杀英法外交官的行径,不仅违反西方的国际法,也同样违反中国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行为准则。额尔金勋爵在中国,最痛恨那些“把这一古老文明践踏在脚下的人”,由他来下令焚毁圆明园,不啻是历史的悲剧。但无论怎样,比起中国在那场战争中所丧失的150万平方公里土地,皇帝的圆明园实在算不了什么。对圆明园的大肆渲染和对国土沦丧的只字不提或是轻描淡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英法联军放火报复的愤怒谴责与对专制制度野蛮暴行的有意隐瞒同样构成鲜明的对比,正是通过如此处理,圆明园才能在政治动员中发挥出巨大作用,除一般的激起狂热情绪之外,还能把社会舆论导向现实政治所需要的主题。由于满清皇帝们的荒淫无度,误国误民,而造成了国家伤害,却由清遗们巧妙地,完全地祸嫁给了英法联军。而掩盖了由于满清自己愚蠢和无能所造成的历史罪恶,以及对国家和民族需要付的重大责任。


-----------------在信息封闭的情况下,你听到的都是假象,他们只让你知道那些对他们有利的信息,事实上,他们把信息作为了战争的一种手段,隐真示假,如同一时间发生俄罗斯击沉中国货轮一事就没有媒体敢报道,法国拍卖一个古董却上升到政治角度。

那群律师真的爱国?鬼才信。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9/0226/120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