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
在全球一片针对金融机构高层贪婪无度的谴责声中,内地一家国有证券公司的“天价薪酬事件”,引发一场道德争议。据媒体报道,在全行不景气的情况下,这家证券行却大幅提高薪酬及福利费用支出,平均每个员工的年收入达到百万元之多。
即使该证券行事后回应,指“预提薪酬费用总额并不一定在当年发放,媒体有误导之嫌疑”云云,但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国企及国企高级管理人员薪酬问题的关注。
财政部办公厅日前发出《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当中明确规定,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最高年薪为二百八十万元人民币,并指明该薪酬为税前所得。
此前,财政部、中国保监会也先后发出《关于金融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二○○八年薪酬发放等有关事宜的通知》,均被视为“限薪令”。但是,当局对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问题,始终没有拿出一个令民众满意的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不少国企赚钱主要是依靠行业垄断,部分大型国企更占据了行业龙头地位,这些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政性的市场准入机制。这些在种种特殊因素下所带来的业绩,不论是高管还是员工,显然不应该坐享其成。
行业垄断高薪厚禄但是,这些垄断性企业高管、员工却享有比一般公务员、上班族更优厚的薪资,他们还透过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各种社会保险等灰色福利收入,多拿多占。这种情况已经到了几乎无王管的地步,有些企业高管不理公司绩效不彰,照拿高薪厚禄。有网民气愤地指出,“国企高管薪酬向国际看齐的步伐,远比企业管理向国际看齐走得快”。
这一切看在小老百姓眼中,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目前,金融海啸来袭,到处充斥企业倒闭、裁员、减薪、就业困难的消息,老百姓正勒紧裤带,节衣缩食,国企高管天价薪酬,必然会引起民众的不满情绪,他们岂能继续锦衣玉食?
国企高管高薪厚禄也有悖全球掀起的限薪潮流。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取得救市资金的公司高层,发出年薪上限五十万美元的“限薪令”。英国、德国也对政府注资打救的银行主管严格限薪,并严禁向他们发放巨额花红,以平息民愤。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国企改革改来改去,却成了大部分工人下岗失业,小部分人却几百万、上千万元地获取天价薪酬,先富起来,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相对于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两三万元的年收入,国企高管即使有二百八十万元年薪限制,仍然难逃道德的拷问,有关部门也难辞其咎。
目前,国企高管的薪酬不仅不合理,而且不透明。国资委负责人早在○七年就表示,今后国企负责人的收入将适时公布,可是到了今天仍然不见完全公开,当中是不是有甚么难言之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