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汇率政策一向引起不少美国议员批评,但受布什政府相对低调处理。不过,美国财政部长提名人选盖特纳22日说,美国新总统奥巴马相信中共“操控”货币汇率。奥巴马将积极地使用所有的外交途径,寻求改变中共的汇率政策。
中央社报道,盖特纳在回复参议员的问题中,做出以上响应。这份书面资料22日由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公布。盖特纳的提名案当天也获得这个委员会通过。
盖特纳的响应,显示奥巴马政府对中共汇率政策有可能采取较强硬的立场。布什政府在其半年一度对国会提出的货币政策报告中,虽敦促中共加速人民币升值,但未将其列入“汇率操控国”,一直以来,引起一些议员不满。
根据这份资料,一向主张立法解决中国汇率问题的舒默问盖特纳,当前美国与世界面临的经济问题,让短期内与中共就贸易政策摊牌变得更为重要与急迫或是更不重要?盖特纳回复,“奥巴马总统,基于许多经济学者支持的结论,相信中共操纵人民币汇率”。
他进一步表示,奥巴马任职参议员时,支持立法严格整顿美国判定汇率操控与授权新执法措施的程序,让中国大陆这样的国家不能继续破坏公平贸易原则。盖特纳说,问题是“如何与何时”切入这项的议题,以使利大于弊;“新的经济团队对于如何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达成最佳的货币调整,将建立一套整合战略”。
也有议员问他,是否计划继续进行布什政府开启的美中战略经济对话?盖特纳并未直接响应,但表示,美中经济关系面对重大挑战,不过,也是机会;这是美国最重要关系之一。他指出,双方经济关系中,有很多议题需要仔细与迫切注意,包括人民币汇率、智慧财产权保护不足、产品安全与非关税壁垒。
盖特纳说,让双方高层经济官员就这些议题,以及宏观经济政策、金融稳定、能源与环境议题等,进行深度往来以处理双方差异与有效解决问题,是优先事项。
在响应如何看待全球经济失衡与当前经济问题的关系,以及中共角色的问题时,盖特纳表示,短期内需要藉由振兴经济,强化美国与中国大陆的需求。他指出,一旦需求稳定,则需要与中共进行建设性对话,帮助中共迈向内需而非出口导向的成长。
********************
魏伦:奥巴马势必向中国发难
《Wheatley中国经济专栏》奥巴马势必就贸易问题发难 中国难以继续"我行我素"
中国经济主编 魏伦 (Alan Wheatley); 编译 石冠兰/李然/李慧君/尹嫄婷/郑及游
路透北京1月19日电---奥巴马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後定将就贸易不平衡问题向中国施压,届时中国的反应或可套用好莱坞影星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的名言:"别来烦我."
作为崛起中的未来超级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希望其政治观点得到国际重视.然而在汇率和贸易政策的制定上,中国基本抱着与世无争的态度,与其排名全球第三的经济规模极不相称.
但在2009年,嘉宝式的托辞可能将不再适用.虽然中国或非常不愿意成为美国新总统经济政策的关注点,但众多专家逐步形成的共识就是,国际经济秩序重新平衡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中国要在这一进程中承担一个核心角色.
目前西方国家深陷在经济衰退泥潭中.这些专家担心,若北京仍不认真考虑减少其超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在布什总统执政的八年中大体上偃旗息鼓的中国威胁论,最终可能会激起双方的贸易和汇率战.
"今年可能还有接下来的几年,贸易问题将成为中美摩擦中逐步扩大的领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崔立如表示.
中国去年最後两个月的贸易数据也为此敲响了警钟.去年12月进口同比降速较出口快很多,凸显了其国内消费的疲软以及中国作为给全球商品净供应商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感情用事者可能会说,中国正在"窃取"他国的增长.
伦敦资本经济咨询公司(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Mark Williams说,"随着各国经济备受全球需求放缓的煎熬,今年中国和其贸易夥伴之间的关系存在日趋紧张的风险."
乌云密布
在过去的五年中,美国国会一直有动议要惩罚中国,除非中国重新调整人民币汇率并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这些动议并未落实,双方亦展开了高规格的战略经济对话.
不仅如此,中国最近的一些政策措施,似并未考虑全球贸易重新平衡的问题.
中国推出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方案,虽欲提振国内需求,却只有1%用于医疗与教育,这意味着消费者很可能继续储蓄以备不时之需,而不是大胆购买进口商品.
刺激方案的绝大多数资金将用于投资,提高工厂产能;後者或只能通过开拓海外市场来消化其产出.同时中国急需扩大增长以保障就业,为此推出了增加出口退税、暂停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等刺激出口的举措.
简而言之,引发美国和中国摊牌的导火索亦已存在,但不一定真的就要摩擦出火花.即将上任的奥巴马深得众望,且政治资本充足.同时,影响力日益增加的20国集团(G20)峰会将给他带来让中国参与的机会.
但毫无疑问,政策失误的风险亦正与日俱增.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时殷弘表示,"年景不佳的时候,所有人谈论的更多是金融合作.但事实上,困难到来时,所有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
"(各国之间)有很高的相互依存度,但在这种依存关系中亦存在不少潜在的冲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