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分析,在金融危机爆发后,面对席卷而来的企业倒闭潮,省委书记汪洋曾对外表示“不救落后企业”,对当时急需纾困的中小企业投下了一记震撼弹。
其后,财政收入上缴量全中国第一的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近日召开的上海两会中,面对救不救市的争议,而说出了“谈不上救市,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言论,表明了其“不救市”的立场。和汪洋一样,俞正声认为,上海要走出当前的经济困境,唯有调整产业经济结构。
汪洋和俞正声两人从地方官的立场出发,都有着相同的思考脉络,“危机就是转机”,藉由这次的经济危机,让低廉的劳力密集性产业“出走”,进行经济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然而,对中央政府来说,放任企业倒闭和大量的失业农民工无疑会威胁社会的稳定秩序。
对于地方政府的作法,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批评道,广东地方政府错误理解了“产业升级”的概念,以为劳动密集的就是低级产业,资本密集的才是高级产业,而用行政手段逼走低级产业,腾出土地给高级产业。
另一方面,当地方在急切推展产业转型的同时,却未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以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失业民工安置等问题,或只是把问题丢给其它省分甚至北京中央,难免遭致非议。
***************************
天津不放弃收取通行费 央视新华社继续炮轰
天津通行费被曝光后,天津市政公路管理局14日强硬回应央视、新华社的质疑报道,坚称收费合理,将照常收费到2028年。随后,央视和新华社并未偃旗息鼓,而是继续追踪报道。
舆论监督继续
《南方都市报》报道,新华社15日晚发出电稿《天津:继续征收通行费车主质疑网民热议》。报道中,来自当地车主的质疑成了重点之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车主也表达了不满:“从报纸登出来的消息看,大家要求和质疑最强烈的几点,没有任何回应。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收支情况定期接受审计和社会监督’。等于没说嘛。”
而另一部分车主则认为,随着养路费并入了燃油税统一收取,不走贷款道路的车就不该交纳通行费,每月还要强行收取就属重复收费。
央视的焦点访谈也未肯罢休。据了解,焦点访谈节目组15日赶赴天津,制作新一期的节目。《焦点访谈》采访了发起“这事不能说太细”车贴行动并被警方谈话的天津网友“宝宝”。爱卡天津分会论坛上,多个探讨焦点访谈采访“宝宝”的帖子都人气很旺。网友们对央视的舆论监督充满期待。
相随而来的,还有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媒体,监督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津。
专家学者的质疑
与此同时,有关专家和时评作家也加入到了质疑的行列。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所教授白雪洁表示,“信息公开是政府的义务,不应该成为相关部门面对公众问责的应付手段。目前公布出来的信息存在很多漏洞,面对广大公众的质疑,并没有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
白雪洁还认为,将市区道路列入收费范围,也是不合理的。在她看来,城市道路从本质上属于公共产品,政府有义务提供这种服务,从报纸公布出来的用贷款修建的道路情况来看,居然包括了市区内主要的城市道路,这是不合理的。如果是这种情况,政府当初应该征求民众的意见。
天津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王继民则表示,对通行费强制性收取,又收取了滞纳金,这就属于强制性征收,所以他觉得这样收费不但不合理,而且更不合法。
更有时评作家呼吁当地人大此时应该站出来,替市民发出声音,“通过当地人大代表出面,以批评、质询等方式,向政府提出法定的质疑意见,要求有关部门依法撤销这类政策。”
事实上,来自中广网的报道称,正在召开的上海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上海继续征收“贷款道路通行费”的政策就遭到了一位委员的质疑。而在同期举行的天津市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上,当地媒体没有类似报道出现。
车贴上路
新华社15日晚的电稿称,来自网络上的质疑则更加强烈,并将矛头直指天津市政公路管理局的前一天的“合理说”。
有网友搬出了国务院的相关条例规定。一位网友跟帖写道,“国务院办公厅在2002年发布的《关于治理向机动车乱收费和整顿道路站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第三条明确规定:严禁将车辆通行费平摊到所有车辆并强制收取,请天津有关部门解释一下。另外,已经于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不得强行收取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按车辆收取某一期间的车辆通行费。请天津有关部门解释一下。”
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车主网友都涌到了爱卡车友天津论坛,支持天津车主。论坛里的很多网友都将自己的头像换成了“这事不能说太细”的车贴。有的车主已经将车贴贴在爱车上上路行驶了。辽宁的一位车主甚至自己画了一个山寨版“这事不能说太细”车贴贴到了自己车上。
重庆网友自我调侃说,在通行费问题上,重庆领先其它三个直辖市,“北京不收,天津收660,上海收1800,咱们收2300,作为重庆市民我深感荣幸。”
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宝宝”及身边的一帮车主们。“宝宝”15日晚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自己受到媒体的关注,她感到意外,他们会在合法的范围内争取自己的权利,尽管受到了某些压力,但肯定会继续坚持。
***************************
国资委出手治大小非 “全方位监测”国有股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官员1月15日表示,国资委和证监会正在加紧建立国有股实时监测系统,有望在两三个月内建成使用。该系统将“自上而下”实现国资委对国有股流转情况的实时掌握,规范大小非减持行为和信息披露,有利于证券市场维稳。
《上海证券报》报道,根据国资委和证监会2007年下发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标识管理暂行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在国有控股或参股的股份公司相关批复文件中对国有股东作出明确界定,并在国有股东名称后标注具体的国有股东标识“SS”(State―ownedShareholder)。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根据省级或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复以及国有股东或股票发行人的申请,对国有股东证券账户进行标识登记。
据了解,该系统建立后,可以监控国有股东开户、过户、交易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动态实时监测。
除了建设国有股实时监测系统,国资委正在开发一个软件系统,以求“自下而上”实现监管。该系统建成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需按季度向国资委上报详细的生产经营情况,包括人员情况、财务状况、内部治理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
据了解,该软件系统将不仅用于掌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具体经营情况,还将有利于国资委掌握各行业和国有企业整体发展情况,为国家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按照国资委的工作规划,今年的监管重点之一仍是向上市公司国有股份转移,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动态监测系统,确保企业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有序流转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规范运作,完善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管理制度办法,研究探索境外国有产权监管办法,并积极探索建立混合产权管理的有效实现方式。
*******************************
南京市长:希望再淘汰一百家房地产开发商
南京市市长蒋宏坤日前表示,希望再淘汰一百多家质量不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他同时指出,房价要理性回归,让利于老百姓。
据《东方早报》报道,亚东建设发展集团公司总经理高巍介绍说,在政协会议举行的讨论会上,他就提出希望南京市政府从金融、税收等方面继续给予房地产企业扶持。
高巍表示,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开发贷款的投放额度,同时加大税费支持力度,建议土地增值税改预征为核定征收,并可缓缴等。
对此,蒋宏坤表示:“房价要理性回归,政府不是一味救市。有的楼盘根本是暴利,我们要引导开发商理性回归价格,更多让利百姓。”
蒋宏坤表示,该市政府已经加大了对楼市的扶持力度,但也要适当淘汰一批开发商,“这也符合市场规律”。据介绍,该市原有三百多家开发商,去年以来减少到两百多家。
“有的开发商不负责任,情况不对就跑人,我希望再淘汰一百多家质量不高的开发商,南京的房市会在更高水平上发展。” 蒋宏坤表示,接下来该市仍会对一些优质企业予以扶持。
据了解,目前南京楼市已初步呈现回暖迹象,2008年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已基本与前两年相当,比11月份均增长了60%以上。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5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出席中央国家机关第二十三次党的工作会议暨第二十一次纪检工作会议的代表。温家宝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官员要在金融危机中发挥模范作用。
中国广播网报道,温家宝在讲话中说,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面对这场危机,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党籍官员,最重要的是精神状态和模范行动。
温家宝说,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模范的实际行动,才能把广大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带领广大群众迎难而上,共克时艰。
***************
胡锦涛亲自过问买票难 "37号售票女"是导火线
困扰中国民众多年的春运火车“买票难”问题,今年第一次得到最高领导人亲自过问。中共国家主席胡锦涛14日批示,要求铁道部“开动脑筋”、研究便民利民措施,而且指明要“公布于众,化解矛盾”,确保春运任务顺利完成。网民在北京火车站售票厅现场拍下的疑似“内部出票”视频,被认为是春运受高层关注的直接导火线。
亲共的新加坡官方媒体《联合早报》报道,在最高领导人的批示下,党政要员跟着层层动员。主管公安的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与主管铁道部的副总理张德江分别指示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改善服务。而针对近日网站流传的一则疑为火车站售票员“内部出票”的视频,铁道部副部长15日公开道歉。
一年一度的中国春运被形容为“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快速发展的中国城镇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参与建设,但是城乡二元体制导致许多农民工无法在城里安家,因此形成每年春节前后农民工千里跋涉返乡与亲人团聚,节后返回城市谋生的春运现象,再由于火车运力不足、黄牛党猖獗等缘故,春运火车票总是“一票难求”。2008年南方遇到大雪灾,还出现千万农民工滞留火车站回家无望,当时也引起各界对“铁老大”与城乡二元体制的抨击。
官方数据说,今年春运的旅客将达到23.2亿人次,其中乘铁路的旅客1.88亿人次,同比增长8%。
前述铁道部的消息说,胡锦涛批示时提出今年春运供求矛盾十分严峻,要求当局处理。不过,外界估计,领导人亲自过问春运,与中国出现经济危机,社会不稳定风险加大有关。从去年底至今,中共政府密集推出惠民政策,尽可能消减社会的矛盾,在凸显“以人为本”政策导向之余,也反映当局对维稳问题的小心翼翼。
前述由网民在北京火车站售票厅现场拍下的视频,被认为是春运受高层关注的直接导火线。这则在网上激发众怒的视屏显示,售票员拿着大量车票进行分类,当售票窗口打开时,乘客要买的票却没有了。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14日在人民网上辟谣,说售票员只是预先把车票进行分类,以加快售票速度,不是暗中倒卖车票给黄牛。在15日的记者会上,铁道部重申上述立场,但是与前天不同的是,副部长王志国同时出面道歉。
王志国说:“在大量旅客排长队焦急等待购票的情况下,车站的这种售票程序安排,以及37号窗口售票员的这种做法给旅客确实带来了误解,也伤害了旅客的感情。”他说:“我在这里代表铁道部诚恳地向广大旅客致歉。”
不过,民众对于铁道部的解释并不满意,有网民紧咬不放要求北京站公布该售票窗口当天的出票日志明细,公布所有出票的车次、车箱号、座位号。也有人建议在售票窗外装置显示屏,同步显示窗内售票电脑的内容,让乘客一同监督,更多人提出开通身份证实名制购票,杜绝黄牛党倒票。
对此,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在记者会上回应说,实名制丝毫不能增加火车运能,反而增加工作量,而且旅客聚集接受身份证检查会导致站内人流拥堵。
其他负责人则强调,铁路运能与运量矛盾突出才是黄牛贩子屡禁不绝的原因。当局并宣布,至今抓获票贩2393人,缴获车票78237张(其中假票6万张),面额246万元。
不过,在北京和广州火车站依然可以看到黄牛活动,以及许多买不到车票的返乡客。一对夫妇准备当天返回东北吉林省通化县的祁姓夫妇告诉本报,他们过去三四天每天到售票口排队,最终只买到一张票,两夫妇到火车站等候有人退票,否则就得设法挤上车再补站票。他们说,黄牛刚来兜票,256元的硬卧索价356元,他们担心是假票,不敢买。
火车站外的天桥上,一个“黄牛”男子对着所有经过的人兜售前往秦皇岛与青岛的车票。另一方面,桥底下的站前广场,一部写着“打击倒票,举报有奖”的警车停在那儿,没什么动静。
“37号窗口售票员”事件
因被不满乘客拍下视屏,北京站的女售票员成了网络名人,这起事件被称为“37号窗口售票员”事件。画面中,她在关闭的售票窗内专心整理车票,几个年轻乘客等得着急,又怀疑她在内部倒票,于是将画面拍下来。观众能听到拍摄者说:“给她投诉,放到网上去”。拍摄者又模仿制作记录片一样报时,说明当天是1月10日9点零3分。
中国铁道部至今已两次澄清事件,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售票员14日接受新华社专访说,当时她正在打出热点城市车票,再分方向、分到站进行整理,是按要求正常工作。她说:“我是在为旅客服务,我问心无愧。”
中国民众怀疑火车站与黄牛党勾结,皆因车票太难买,而黄牛党手中又总有票。对农民工而言,春运买票与挤火车都是非常辛苦的事,由于火车极其拥挤,许多长途乘客只好穿成人纸尿片上车,来减少上厕所次数。
***************
铁道部并未领会胡锦涛“开动脑筋”内涵
改革开放30年来,唯独没有改变的是30年逢年过节火车票“一票难求”的状况。面对胡锦涛的批示以及对春运的关切程度,铁道部做好了什么心理准备呢?周逸峰在《成都商报》撰文分析了铁道部开动脑筋的一二三。文章节选如下:
要说铁道部没有开动脑筋,其实内心说来还是有点冤的。就拿这次的新闻发布会说吧,铁道部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在答记者问时说,“为了更好地应对高峰客流,我们将认真落实好既定的挖潜扩能方案和措施,并积极开动脑筋,进一步挖掘运输能力。”怎么开动脑筋的?一是停短开长、停货保客;二是大力挖掘车辆潜力;三是扩大旅客列车输送能力。
这个“一二三”就是所谓的开动脑筋?我看铁道部就是这么认为的。几十年的习惯性思维和僵化思维,还能让铁道部闪出什么灵光的火花,开出什么别样的为人民服务的火车头?铁道部领会了胡总书记“开动脑筋”指示的真正内涵了吗?我看未必。
经过十数年春运的洗礼,铁道部早就练就了一身防御挨骂的金钟罩铁布衫“心理准备”功夫,但对“开动脑筋”的醍醐灌顶,却似乎是心不领神不会。其实,对“开动脑筋”,铁道部这次还没网友领会得透彻——譬如有网友建议:铁路部门要舍得放权让利,与各级政府更紧密合作;多设售票口,人手不足,不妨向银行、部队求援,请求帮助售票,以确保广大旅客不排长队,不长时间排队;考虑限制50公里以内的“短途火车客运”,将之分流到公路、水运等方面去,以减轻铁路客运的压力等等。
胡总书记所说的“开动脑筋”,其实也就是要铁道部解放思想,不要抱守残缺。
*****************
21世纪经济报道1月17日报道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会场,上海的当家人韩正市长一反常态多次叹起穷经。
“根据预算,上海的轨道交通1-13号线,预计总投资2380亿,政府至少要拿出35%的资本金就是833亿,现在只到位700亿不到,还有200亿,我也不知道哪里来。”
事实上,让韩正忧心的不仅是轨道交通建设的资本金。2009年,根据中央扩大投资促进内需的要求,上海市安排了86个重点项目,包括新开工18项、基本建成23项,所涉及总投资达5386亿元,政府投资规模空前。
而在支出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上海所能预期的财政收入却赶不上支出的增长。
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预计,上海全年GDP增长9%左右,财政收入增长为6%,低于同期GDP增长。
自1995年开始,我国财政收入一直以高于同期GDP增长至少3%的幅度向前狂奔。由此导致地方政府的支出预算越做越大。而在今年,持续了10年之久的宽松日子戛然而止。
“2009年对地方政府最大的挑战就是收入减少,支出剧增,经济刺激方案扩大投资所需的钱从哪来?这是所有地方政府都面临的难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说。
收支缺口
2008年上海市地方财政收入2382.3亿,同比增长13.3%。这是一个看似不错的数字,但2009年的挑战却很大。
2008年经济走出一条高开低走的曲线,上半年,上海GDP增长10.4%,同期财政收入增幅达到25.7%。进入8月之后,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GDP和财政收入双双下滑,至2008年11月开始出现负增长,最多的一个月财政收入负增长9.5%。
“按照这样的趋势,预计2009年上半年财政收入有可能负增长。”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人士表示。
上海的支柱产业中,钢铁、汽车、房地产和证券业自去年8月以来持续低迷,这一趋势延续到2009年上半年的可能很大。
除了地方财政收入外,政府性基金(即原来所说的预算外收入)减少亦成定局。目前,上海市征收的政府性基金共8项,其中最大的一笔即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在房地产市场走弱的情况下,土地出让金收入将大幅度减少。
根据上海市财政局所做的报告,2009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458.5亿,而往年仅土地出让金一项就在500亿左右。
一面是地方政府收入大幅减少,而另一方面却是经济刺激计划落实需要大笔资金。从预决算报告来看,2009年财政收支预算平衡,预算收入2800亿,支出亦是2800亿,而在报告的背后,却留下很大的资金缺口。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轨道交通。在15日的补充发言中,韩正给代表委员们算了两笔账。“第一笔账,现在已经建成或刚开工在建的1-13号线,总里程350公里,大体上总投资约2280亿,已经将1、2号线的回收资金平铺用入新开工的线路项目资本金,现资本金上还缺少200亿。”
韩正说的第二笔账是:上海近期完成了到2020年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规划城市轨道线路总长达880公里,未来还要需要投入2100亿,其中60%银行贷款,35%需要由政府支出的资本金860亿,外加前13条线的资本金缺口共计1000亿。
“钱哪里来,我还不知道。”韩正直言不讳。
此外,目前等米下锅的不仅是轨道交通,还有多项城市基础建设投资。
根据上海市市政局所做的上海交通规划的测算,“十一五”期间,上海道路交通建设投资总规模也在2000亿以上,其中干线公路和政府贷款还贷型公路均需要政府承担35%的资本金,目前资本金亦有一半左右缺口。
作为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的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下称“上海城投”),承担着公路、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多项公共品的建设管理之责,“我们已经向发改委递交一份情况说明,谈现在的资金缺口。”上海城投人士向记者表示。
地方财政“第三阶段”
在1月15日的补充发言中,韩正说了两个“不知道”,第一个不知道钱从哪来,第二个不知道是:“我不知道借的贷款拿什么钱还。”
还是以轨道交通为例。目前上海已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230多公里,每天客流300多万,2008年收入35个亿,但是仅需要返还的利息就高达28亿,收入仅够支付利息,银行贷款的本金如何归还,还是个未知数。
分析人士指出,回顾1984年至今的财政收入三个阶段,可以大致看出地方政府财政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1984年-1994年是第一个阶段,此期财政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一半左右。
斯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财税改革的方向是减税让利,扩权授权,这次改革分配向企业倾斜,所以财政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
1994-2004年是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财政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一倍左右。
1995年,我国财政收入5000亿,而到了2007年,财政收入达到5万亿,年增幅接近20%,同期GDP增长约10%,财政收入增长是GDP增长的一倍。
“我们原来预计2004年之后,GDP和财政的关系应该进入第三个阶段,即基本同步增长阶段,但由于2004-2008年虚拟经济的膨胀,导致财政增幅放缓推迟到来。”胡怡建说。
怎么还钱确实是个问题。“本届政府还不在还债高峰期,目前尚在建设产出期,但未来会面临挑战。”胡怡建表示。
财税改革和投融资改革
在等米下锅之时,财税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被人们寄予厚望。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发行地方政府债被多次提及。“我们打算在今年提交全国人大的提案中,提出这一建议。”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人士对记者表示。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可能性并不大。根据中央政府的安排,今明两年发行国债1万亿元,其中2009年5000亿,明年5000亿。
这其中一部分国债实际为代地方发,中央发地方还,因为根据我国的预算法等法律,地方政府的信用还是以中央政府的信用为担保。
但是这1万亿国债也无法完全解决地方政府的难题。中央政府提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要求地方政府拿出配套资金,这1万亿国债仅供地方配套资金使用,配套资金以外的资金缺口,仍无着落。
“我们打算申请中期票据融资平台试点,以解决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资金来源的问题。”上海城投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申请试点的,除了上海还有天津、深圳两地。
“把中期票据发行期限从3至5年延长到8至10年,用作项目资本金,以解决城市建设、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问题。”上海城投一人士告诉记者。
但目前具体方案尚未出台。“我们想以上海城投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再通过该平台发行债务融资工具进行直接融资。”
2008年12月22日,上海城投已发行200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规模为30亿元。2009年一季度,上海城投还将发行30亿元的中期票据。
上海城投表示,首期中票所募集的30亿元资金中,15亿元将用于债务结构优化,置换公司近期将到期的商业银行短期借款;10亿元用于补充中期流动资金;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有A15机场高速公路项目(2亿元)、西藏南路越江隧道项目和外滩通道改建工程(1亿元),而在外滩通道改建工程中,通过中期票据募集的资金(2亿元)是用于市政财力资金到位前的过桥资金。
“财政将为公司到期还本付息提供大力支持。”上海城投人士表示。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欢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