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位于绍兴市袍江工业区的纵横控股集团(以下简称纵横集团),一派混乱景象。大门毫不设防,在四楼的解困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外,聚集的债权人多过工作人员。
这些前来讨债的各地供应商,债权最多的已经达到1000万元。与此同时,亦有各地银行的代表不时闪现,知情人士透露,纵横集团身负的银行债务高达40亿元。
而在办公楼后面,纵横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袁柏仁的奔驰车和他夫人的宝马车,已经静静停在那里1个多月了。
纵横集团是继华联三鑫之后,绍兴另一家陷入资金链断裂冰窟的大型企业。而在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上,华联三鑫和纵横集团赫然在列。
目前,纵横集团不仅无力支付银行总共高达40亿元的贷款,自身的流动资金也已经枯竭。绍兴市已经成立解困重组工作领导小组(下称工作小组),进驻厂区对其资产进行清查,并与重组方和债权人谈判。
急诊纵横
记者在纵横集团厂区看到,虽然仍有运送货物的车辆进出,但大部分车间均已停工。而最忙碌的,则是工作组的成员,不时有债权人前来讨债。
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纵横集团的业务,由绍兴本地另一家化纤企业——浙江古纤道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古纤道)进行承揽加工。“之前签订的合同是2个月,但现在已经到期了,还没有好转,就延长到了半年。”
“最多的时候,纵横集团有七八千人,现在只有3200多职工。”该人士表示。
而地方政府,也已经委托绍兴中兴会计师事务所来对纵横集团的资产情况进行审计。
“之前预计的7-10天就可以完成审计,但后来才发现,资产情况太复杂了,两周了还没有完成。”
据接近工作组的人士介绍,纵横集团的应收应付账款接近30亿元,有2000多笔。“目前已经审计的,只是它总部这块的资产,至于外面的窟窿有多大,还很难讲。”
记者获悉,目前审计小组已经兵分三路,其中一路去重庆、成都和武汉,一路去江苏和上海,另一路去的北京和天津。每组4个人,对纵横集团省外资产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
“外面的资产不流失,才能保证重组的进行。”上述人士表示。
而除了银行的巨额债务外,纵横集团亦拖欠了供应商的大量货款。记者得到的数据显示,纵横集团欠钱的供应商有230家,总金额4.9亿元。
“我们的货款,之前都是滞后一个月就可以收回,但自从纵横出现资金链紧张之后,就开始拖延。而另一方面,它又提前收它的客户的货款,这样从上下两端尽量获取现金。”有一家供应商的业务员告诉记者。
致命一击
成败皆银行,巨额的亏损使得纵横集团的现金流几乎陷入枯竭的境地,而真正给纵横集团致命一击的,正是一家国有大型银行。
相关内部数据显示,至今年9月份,纵横集团的资金缺口业已多达8亿元,单凭纵横一己之力已经无法扭转这一危局。
于是,纵横集团向上述大型国有银行进行求助,希望能够帮其弥补这一资金缺口。而根据本报记者调查,在纵横集团多达40多亿元的银行贷款和信用证贷款总量中,该银行向纵横集团发放的贷款总额就达到了约16亿元,其中该行总行约为14亿元。
9月份,该行开始多次赴纵横集团进行授信调查。当时,袁柏仁表示,在此后一段时期内将到期的1.5亿元授信先行还清,另外,政府亦有意将其工业用地性质变更为商业用地,并允许其二次抵押给该行。
除此之外,纵横集团又拿了7亿资产作为抵押以便获得上述银行的援手。
“这些动作对于已经风雨飘摇的纵横集团而言,力度已经非常大了,诚意也已经足够。”上述接近纵横集团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但令袁柏仁没有想到的是,在付出了巨大努力之后,该国有银行最后却并没有给纵横集团8亿元的补缺贷款。这致命一击令原本资金链行将崩裂的纵横集团回春乏术。
实际上,除了该银行停施援手之外,其他银行自去年以来依然继续向纵横集团新增贷款额度。例如,广发银行、民生银行去年底分别给纵横集团新增2亿、3.3亿贷款额度,而上海银行则在今年新增9000万贷款额度。
知情人士透露,袁柏仁曾经向自己公司中层以上的干部借钱,以希望解燃眉之急,但纵横集团的命运似乎早已锁定。
陨灭的跨行业集团梦
在袁柏仁的脑海里,一直描绘着一幅美妙的公司发展蓝图,即把纵横集团建设成一家以化纤实业为基础,同时以金融股权和其他包括水电等行业投资为增长点的跨行业综合性大型集团企业。
“其实,这么多年来,尽管集团版图时而扩张,时而收缩,但始终有一样东西如梦魇般纠缠着老袁,那就是紧绷的资金链。”接近纵横集团的绍兴当地银行人士向本报记者坦言。
纵横集团资金链紧绷这一“痼疾”的祸根,在于2003年对五大项目的急剧扩张。
纵横集团的这些大手笔项目具体包括,在马海工业园区投产40万吨聚酯化纤生产项目;迅速上马60万吨的PTA生产线;重金下注邯郸纵横钢铁有限公司(下称纵横钢铁);涉足房地产行业,投资开发集团对面的“财富中心”;联合湖北巴东电力投资11亿元开发沿渡河流梯级电站。
对于这些投资项目,纵横集团几乎都以“败走麦城”的结局收场。其中,聚酯化纤项目启动之后,让纵横集团始料未及的是,作为其原材料的原油,价格暴涨,与此同时,下游化纤产品的价格却因为低价竞争而无法提升,两头夹击之下,利润远远低于预期。而PTA生产线则因为得不到批文,最终转手给华联三鑫。
“另外,虽然投资纵横钢铁当年就获益5亿元,但这显然并不足以还贷。”知情人士透露,同样遭遇厄运的是房地产项目,进入该行业较早的纵横集团,却没有获得多少盈利。
“2004年4月底,随着银根收缩,银行停止了向纵横集团的一切放贷。”绍兴当地银行人士回忆称,“从开始至今,纵横的现金流就从没有宽松过,而老袁也就一直为资金而奔波、忙碌着。”
本报记者获得的数据证实了上述判断。2003年底,纵横集团的贷款余额达到了25亿元,但在2004年年底,这一数字仅为17个亿,骤降了8亿元。
但此时,“纵横帝国”仅仅是稍微露出一点疲态而已,至2006年,当纵横集团资金链紧张程度稍有缓解之际,袁柏仁随即开始大力调整产业的布局结构。
而其中令人意外的是,纵横集团逐步收缩化纤产业布局,取而代之进行扩张的则是参股了多达5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
据本报记者调查,纵横集团参股的城市商业银行为绍兴本地的绍兴市商业银行、成都市商业银行、武汉市商业银行、三峡银行等5家,除此之外,纵横集团亦向安徽某银行打入了意欲参股的保证金,总动用资金达到了8亿多元。
相对比的则是,纵横集团对纺织主业的心猿意马,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纵横集团办公楼对面的纺织厂房,已经空置了1年多时间了。
巨亏30多亿
尽管袁柏仁一直在缓解资金链紧张和调整企业架构的钢丝网上跳舞,但最终将纵横集团拖入深渊的还是自己赖以起家的化纤行业。
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纵横集团原本高价购进的原材料因为国际原油价格的暴挫而价值大幅缩水,与此相应的则是,因为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企业对化纤产品的需求大幅下降,从而导致化纤产品价格从13000元/吨一路下滑至7000元/吨左右。
“这样一来,从财务危机的真正暴露的2008年8月份以来,纵横集团的产品销售收入从原来正常情况的5亿元/月,下降了一半,为2.5亿元/月。这对于纵横而言无疑是最深层的打击。”知情人士称。
据初步统计,目前纵横集团的亏损总额约在30亿元左右。
上述知情人士还透露,在亏损额中,每年累积的经营亏损大概占2/3比例,而资产缩水则占了另外的1/3。
而为了缓解紧绷的资金链,袁柏仁开始玩起了高财务成本的信用证买卖,但是频繁买卖信用证而产生的高达6%的财务成本,在目前来看,似乎更像是袁柏仁挽救纵横集团的“饮鸩止渴”之举。
记者获悉,工作小组已经对纵横集团的违规资金运作进行审计调查,其中或许还包括民间高息借贷。(21世纪经济报道 钟文倩王传晓)
*******************************
纵横集团负债数亿 绍兴5个专项工作组帮助解困
来源: 今日早报
中新浙江网12月11日电袁柏仁,浙江纵横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因公司陷入财务危机,如今他已被监视居住;而在10月8日,胡润百富榜新鲜出炉的年度百富榜上,他作为绍兴唯一一位本土企业家,以70亿元的财富,首度入围百富榜。
昨日,记者从绍兴市政府、袍江新区管委会得到证实,曾是国内纺织巨头的浙江纵横集团,目前正遭遇资金链危机。
到昨天为止,工作组初步核查亏空已有10亿元,核查人员称,“纵横”到底亏空是否存在20亿或30亿之说,不日即将明朗。
现场
经销商
每天“抢”仓库
杭甬高速公路绍兴口,就是通往绍兴市区的宽阔柏油路。开车两三分钟,就能看到沿线的“纵横控股”。
事实上,关于“纵横”陷入财务危机的传言,本报记者自9月份起就一直密切关注着。在长达3个月的采访中,记者发现“纵横”总是不断地被传出各种资金链断裂的消息,而公司总是被迫地、不断地进行辟谣。
纵横控股集团创建于1995年,以生产聚酯化纤起家,2007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7.05亿元。经营范围较广,集化工、差别化纤维、金融、能源、房地产等多元化经营于一体,发展范围遍及四川、重庆、天津、湖北、安徽、河北等地,现有集团控股公司1家,工业企业6家,房地产企业1家,投资公司及其他企业3家,总注册资金21.54亿元;对外投资14家,投资总额18.75亿元。
现在,这家公司正在接受当地各级政府联合组成的“解困重组”工作组调查核实。有关成员告诉本报记者,眼下“纵横”资不抵债是个事实。
昨天当记者再次专程实地走访“纵横”时发现,与前几次走访毫无区别,企业生产运行正常,车间一线职工紧张忙碌,企业管理人员在岗在位,整个集团秩序井然。表面看,并没有发现公司风雨飘摇的经营现状和员工恐慌的危机心态。
可是,当记者从大门口离开走了大半小时,绕着“纵横”找,来到一处小边门时,看到了他们的仓库所在地。而这里,据说正是经销商每天来“抢货”的地方。一般来“抢货”的,都是来自江苏、上海等地的经销商,且都是大批大批的运输车同时开进来。
在抢仓库事件之前,10月23日左右,纵横集团已经陷入困境。事后展开的调查显示,公司资不抵债。一位银行人士称,其实,生产设备一旦拍卖,根本值不了什么钱,实际亏空多少,大家心里都没底。
背后
化纤价格大跌对外盲目投资
纵横集团所在地的袍江新区管委会相关人员昨天晚上7点,向记者透露了“纵横”遭遇资金链断裂的情况。该负责人说,今年10月份以来,纵横控股集团出现了现金流短缺的情况,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暴跌,引起国内化纤原料和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造成亏损,纵横集团采用信用证进口的原材料PTA亏损更甚。
另一方面也是纵横控股集团自身经营不善,对外盲目投资,战线过长,一些长期投资占用了大量资金。在前阶段,化纤原料价格下降时,短时间内要求大量资金周转,而公司的一些长期投资,如房产项目、钼矿投资项目、水电项目等短时间内都较难变现。
熟悉内情的人称,浙江纵横集团走到今天,与袁柏仁经营手段不无关系。
43岁的董事长袁柏仁,之前集各种荣誉于一身:2000年起,先后荣获浙江省著名企业家、全国优秀企业家、绍兴市劳动模范、浙江省青联委员、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2004年,其被评为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人榜第164名。
袁柏仁起家的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1992年,绍兴县斗门镇政府把亏损近200万元的原绍兴县色织五厂,交给在中国轻纺城卖了13年布的袁柏仁。通过运用开具远期信用证的办法,色织五厂引进国际先进设备,企业走出连续亏损局面。远期信用证的好处在于:只要交纳10%左右订金,即可获得物品。等合同到期后,再支付余款。这样,可以缓解资金一时困难。
“纵横”与银行界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借到钱后,袁柏仁把大把的钱投到资金密集型行业:一、钢铁。2003年初,纵横集团在河北邯郸建设年产250万吨的中宽带轧钢项目;二、电力。2003年8月,浙江纵横集团出资65%和湖北省巴东电力公司共同建设沿渡河流梯级电站,该电站总投资11亿元,总装机容量17万千瓦;三、房地产。2003年,纵横集团成立房地产公司,开发袍江“财富中心”项目。四、金融。公司拥有三峡银行、绍兴市商业银行等数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份。
核查
5个专项工作组
进驻企业
在纵横集团出现周转资金困难后,绍兴市委市政府及袍江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全力帮助企业解困。先是对纵横控股集团本部“退二进三”,实施拆迁改造,暂时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还有组建政府出资的应急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企业担保链处置、清产核资、债权债务登记等工作。
鉴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实际情况,为确保企业不停产和职工队伍稳定,已落实一家信誉好、实力强的化纤企业,利用纵横控股集团厂房及化纤设备进行来料加工生产。目前企业职工3800人,企业工资按月发放,职工队伍稳定。
据悉,为进一步加大解困重组工作力度,绍兴市政府于近日专门成立了“纵横集团解困重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生产保障组、债权债务核查组、信访维稳组、债权债务处置组和重组洽谈5个专项工作组。解困重组工作将在资产清理、债权债务清查的基础上,抓紧研究确定有关方案,努力使企业尽早走出困境。
相比前段时间,对“江龙控股”、“华联三鑫”等行业巨头的重组拯救,这次绍兴市对“纵横”的拯救规模更加空前:5大工作组名单,分别有26个领导一线亲自操刀,这是目前绍兴各级政府对危机企业拯救力度最大的一次行动。(1120901)
链接
纺织面料公司堪忧
浙江纵横集团是绍兴纺织业陷入困境的一个案例。今年以来,绍兴影响面较大的限、停产企业主要有绍兴县的华联三鑫、江龙控股、五环氨纶、金雄,绍兴市耀龙、嵊州贝斯特等6家。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有企业家个人盲目求大,负债过多因素,但背后有个共性:纺织企业正陷入非常大的困境。绍兴纺织化纤业所遇困境,全国其他纺织化纤企业同样遇到——
S仪化,主营业务是聚酯化纤,并生产聚酯原料PTA。S仪化三季报称,由于聚酯原料和燃料价格高位运行以及下游需求下降,公司大部分聚酯产品出现亏损。
华西村,主营聚酯短纤。公司一季度净利润1515万元。二季度净利润2791万元。三季度净利润1813万元。三季度净利润环比上一季度下降35%。
江南高纤,业务与华西村相近,主营产品涤纶毛条、复合短纤,出口仅占1.1%。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为1793万元。二季度为2013万元。三季度净利1776万元。相比之下,三季度净利润环比下降11%。
山东海龙,主营粘胶(以棉或其他天然纤维为原料生产的纤维面料)。公司称,粘胶纤维市场疲软,价格下跌,原材料、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下调等,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大幅下降。预计2008年度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50%至100%。
南京化纤业务与山东海龙相近,公司在半年报中称,报告期,粘胶长丝平均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降低3.28%,单位生产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26.23%,营业利润率比去年同期减少25.64%;粘胶短纤平均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降低24.45%,单位生产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45.81%,营业利润率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2.34%。作者:张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