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军军报再发声:解放军须有战争意识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共军军报再发声:解放军须有战争意识

  中共军方《解放军报》4日再度发声,认为解放军必须坚持全方位“威胁意识”及“敌情观念”和坚持全维度的“战争意识”和“任务观念”。该文章同时指出,解放军必须坚持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牵引军事训练与军事能力建设,确保具备维护国家统一的军事能力。

 《解放军报》4日发表的分析文章说,建国以来解放军的军事训练,可以按照多种思路区分为多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成绩和经验可以总结。然而从根本上看,解放军建国以来的军事训练多是备战或应急式的,性质上大都属于被动应对的反应。这是新兴社会制度成长发展的宿命,也是多民族国家不能甩去的历史遗产。

  在建国以来解放军生息强大的过程中,由于长期面临外部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的紧迫威胁,军事训练必须也只能围绕应对这些现实威胁、针对具体对手及其作战样式展开。这些具有临战性质的训练,程度不同地提高了解放军实战能力。但从战略博弈的角度考察,备战应急式的训练,主要目的是生成当时急需的作战能力,是对手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战略的主导权并不掌握在我们手上。与之相应的解放军军事能力建设的动力机制,也多靠备战应急等“情况刺激”。

  文章说,情况紧急则风声鹤唳,形势变缓就有所松懈,部队战斗力处于不间断的波动状态。从军事效益看,我们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被迫集中投放于短期的、作用有限的针对性训练上,难以系统全面和长期高效地科学谋划并组织实施军事训练,解放军军事能力的建设发展因此受到影响和制约。

  文章强调,形势是思考筹划军队建设的逻辑起点。新的形势是中国仍然未能实现完全统一,仍然没有完全实现陆地、海洋和空间的国家权益,我们仍然要面对霸权主义对国家发展的遏制和民族分裂势力等现实威胁。解放军要真正成为一支与大国地位相称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武装力量,必须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奋发作为全面发展。在国家尚未实现完全统一的情况下,致远经略的关键是统筹好当前需要和长远目标,坚持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牵引军事训练与军事能力建设,确保具备维护国家统一的军事能力。

  基于这样的战略思考,新形势下的军事能力建设必须拓展更为宽广的战略眼界,形成更加强大长效的动力支撑,坚持“基于威胁、基于任务、基于能力”开展军事训练。所谓“基于威胁”,是指军人可以通过大好形势的灌输坚定发展信念,可以在法定范畴分享改革开放的物质成果,但作为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守护者,必须任何时候都保持高度的战略清醒与战略警觉,坚持全方位的“威胁意识”和“敌情观念”,敢于并善于从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的高度洞察大好形势之下的潜在威胁,勇于并甘于从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的角度洞察歌舞升平背后的悄然危险,以此砥砺崇高的职业意识和高涨的训练激情,不至于社会上一说“形势大好”、一说某个方向或局部调整和缓,就以为从此天下太平。

 

所谓“基于任务”,是指一支部队乃至整个军队,可以伴随国家民族度过相对长期的和平年代,可以比较其他社会阶层职业化的生活与生存,但是作为执行军事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任何时候都保持神圣的使命意识和强烈的职能与责任感,坚持全维度的“战争意识”和“任务观念”,在清醒洞悉国家面临多种安全威胁的基础上,清晰知晓自己所肩负的多样化军事任务,不至于一说倡导和平世界、一说强调周边安宁,就首先软化松懈了战斗意志。

  所谓“基于能力”,既是“基于威胁、基于任务”的必然要求,又是“应对威胁、完成任务”的根本保证。对军队而言,只有坚持建设并切实具备较强的全面军事能力,才能对各种安全威胁和各种军事任务应付裕如。反之,便只能在多种安全威胁面前仓促备战、疲于应付,只能在多样化军事任务面前被动应急,效果效益必然大打折扣。

  实质上,“基于能力”推进军队全面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从战略全局对解放军军事能力提出了标准很高的系统要求,而解放军的现实能力则差距很大。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解放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新世纪新阶段解放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面对这“两个不相适应”,作为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人民军队,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知耻后勇,迎难而上,紧紧扭住“基于能力”这个杠杆推进全面建设,时时盯住“两个不相适应”全力缩小差距。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08/1204/112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