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救全世界了 中共现在要“保增长” 先救自己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不救全世界了 中共现在要“保增长” 先救自己

中国要拯救世界? 先救自己吧!

美国媒体说,中国须先拯救自己然后方能谈拯救世界。这话不错,尽管官方多次表示愿与国际合作克服危机,但很少说到怎样做。而国际媒体有时又过于高估了中国挥洒的余地。

  印度媒体说:今年中国出现了一个关键趋势,那就是在二线城市和卫星城市里,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新兴中产阶级的队伍中,中产阶级消费市场将对稳定市场大有帮助。

  但是,美国媒体譬如美国之音便不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能扩大消费,尤其是在目前情况下,它引用广州一个网络的话说,中国的所谓中产阶级其实是个伪命题,许多因素导致中国消费者不愿或不敢消费,这包括一些收入不错的白领阶层。当前人们的态度是“深挖洞,广积粮”,不但要存钱备用,也怕会失业。这话近乎。

  因为中国自身正经历发展放缓的痛苦,股市暴跌了三分之二,房市也趋冷,珠江三角洲因工资上涨,许多工厂倒闭,日用品消费额减少,但许多产业却又缺乏技术工人。

  官方说要促进内需解决问题,但如果消费者都心存惧戒,如何能增加内需,除非将股市挽救起来,使人们感觉到一些实质鼓励,空话是无用的。

  欧洲媒体甚至认为中国必先救自己,然后它要考虑到香港与澳门这两特区不受危机影响,然后它要考虑到对台湾的照拂。因为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非常密切,然后它要考虑如何使第三世界国家不破产。也许最后方会考虑拯救世界经济。(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

北京拟出刺激经济方案 保GDP增长10% 为应对金融危机,力保今年GDP增速不低于10%,北京正提速新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多个项目资金高达数千亿,“救市”措施主要还是投资,再投资。而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投资、轻消费”的内需框架,依旧没有触及。 投资保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北京市委书记刘淇10月31日主持召开了北京市分析经济运行状况研究科学发展思路的工作座谈会。   据参加会议的人士透露,北京市提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思路是,在今年年底前加快项目落地,争取把2008年的GDP增速稳定在10%以上,另外,加快经济工作节奏,争取为明年和后年的投资、消费增速稳定打下基础。   北京经济信息中心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今年1-3季度北京经济增长呈现逐渐回落走势。今年1季度北京经济增长11.3%,2季度经济增长11%,1-3季度经济增长9.1%。而今年年初,北京市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预期定在11%。   上述分析报告认为,北京经济增长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出口减速。而从北京市此次经济研究会议召开后的反应和北京市的实际动作来看,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仍被视为当前最有效、最直接拉动GDP增长的手段。   北京市规划委一位负责人透露,北京市近日又批复了地铁7号线和14号线投资,两条线路预计投资330亿元,而在2015年,北京市地铁建设静态投资将达到2000亿元。   不过,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研究员齐心认为,7号线和14号线今年仅能完成开工准备工作,其投资更多在2009年以后释放。今年年底以前拉起固定资产投资的力量还在于年初已经布置的投资项目。   令北京寄于希望的是今年9月份以后启动的顺义、通州、亦庄三大新城建设,预计投资近2000亿元。北京发改委副主任宋宇表示,今年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要达到4400亿元,1-2季度仅完成2272亿元,第四季度要实现全年投资计划还很难。   但顺义等三大新城土地供地比较慢,形成投资也会在2009年,而且当初对三大新城的投资主要安排是房地产项目,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三大新城内的房地产投资也将放缓。   有关人士表示,北京发改委正计划将投资的项目全部提前,加快投资速度,督促完成年初制定的投资任务。因此,顺义等三大新城建设可能采取“倒置法”,即以前都是规划好了住宅、商业等项目后才规划公园等公共绿地建筑,本次将先行规划公园,政府的投资先释放出来,以此提高土地价值,也可将政府投资蓄能释放出来。   此外,据宋宇介绍,除了加大基础设施外,北京还将加大对民生项目投资,例如每个区、县都将建设10-20个社区卫生站等项目,总投资20亿元,共计建设2700个社区卫生站,目前这些项目投资已经过半。   同时,北京市2009年还将加大保障房建设项目投资,保证每年800万平方米政策性住房建设目标实现。 还是招商?   加大投资,资金是重中之重。北京市10月31日专门召开“2008奥运经济市场推介会”,向社会发布了奥运会后北京市场的投资机会。当日下午,北京市又做了一场“WTO与中国”的面向外商投资的项目发布会。   在这次集中的项目推介会上,亦庄开发区、金融街、中关村、CBD商务功能区、临空经济区和奥运中心区等“六大功能区”开发管委会负责人轮番上阵推介。   亦庄开发区定位高端制造业、金融街定位国际金融企业总部经济、中关村将整合高科技产业,吸收循环经济企业总部、CBD定位高端商务功能区,吸收跨国企业总部入驻、临空经济区则主要发挥物流优势、奥运中心区侧重后奥运旅游、文化元素的挖掘。   本次招商北京共计推出了“六大功能区”约230万平方米的土地。宋宇表示,加大招商工作力度有两个信息要传达给投资者:一是这里有空间;二是这里有政策。   北京亦庄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昕昕说,“以亦庄开发区为例,下一步有望退出针对海归人才的户籍、创业资金扶植、高管激励政策等系列措施,以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吸引更多高端产业企业和人才到北京落地。”   虽然北京市“六大功能区”招商力度空前,但是北京市如何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发展经济的方案并未形成。   赵弘分析说,当前北京的财政收入是有能力短期内加大投资力度,但是在招商和投资功能工作上,更应该加大对服务业、高端产业的支持。而且应将促进产业发展和升级作为长远动力。虽然投资在短期内有可控性,但是如果没有产业发展的支持,地区就业、人均收入等预期增长目标就没有。   在赵弘看来,北京应该依据产业升级的需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互动。   宋宇则表示,北京规划出的“六大功能区”进行大力度招商工作,就是发展产业的一个动作。   “但投资应更有针对性,”赵弘建议,趁本轮金融危机对北京经济影响正在初期,应先加强评估,并根据北京市实际情况提出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的应对措施,多吸收民营资金参与,活跃市场主体,而非单纯地投资,还要看投资背后的效益。

*****************************

上海GDP增速16年来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1992年至2007年,上海经济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参考坐标已经连续16年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平均2.2个百分点,这对于享有“经济引擎”头衔的上海来说可谓“实至名归”。

   然而,在2008年这被温家宝总理形容为“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上海的经济似乎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上海统计局测算,今年上半年该市GDP数据为6530.73亿,虽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3%,但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该数据低于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长10.4%这一平均水平,出现了多年来未有的“罕见”现象。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上海浦东改革开放18年之际,这一上海的新兴城区也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麻烦”。据上海浦东新区区长李逸平透露,上半年该区产业投资呈现负增长,其中工业和房地产投资分别下降32.5%和8.2%。

   面对这些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的新情况,上海市政府将如何应对呢?上海相关决策部门近日透露,在未来一段时间,上海将从三大方面进一步保证上海经济的平稳增长,稳定房地产业、加大公共建设投资、启动世博经济等措施被摆在突出位置。

   “14条意见”提振房地产

   《中国经济周刊》报道, 2008年10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出台了力图保持国内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系列措施,这一被外界解读为“组合拳”的“房产新政”为近年来少有的举措。

   而在这套“组合拳”打出的当日夜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份被称为“14条意见”的文件在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上更大。有分析人士认为,该地方性“意见”可能早已准备就序,只待国家政策发布后一并颁布。

   除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之外,“14条意见”规定:从2008年11月1日起,上海个人转让购买超过两年的普通住房将不负担营业税,家庭购房公积金每户最高贷款限额提高至80万元。

   一位上海地产界业内人士分析说:“上海的房产新政比国家能够给的政策更‘猛’,营业税和公积金贷款政策能够刺激房产交易流转和加大上海本地居民动用公积金购买房产的能力。可以看出来,‘14条意见’显示出上海市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重视和提振。”

   10月10日,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显示,今年9月上海一手商品住宅(剔除动迁配套房)的新增供应量为120.66万平方米,成交量却仅为43.69万平方米,环比下滑32.8%,同比下滑更高达了78%。

   上海市统计局总经济师蔡旭初介绍,今年上半年,上海房地产业的增长贡献率为负数,导致GDP少增0.4个百分点。而进入三季度,上海楼市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房地产投资亦未见起色。

   “楼市金九银十的神话,正如去年那些股市分析师所说的‘股市黄金十年’的梦想一样破灭了,过去十年上海的房价上涨幅度远大于GDP和居民收入涨幅,在过渡透支未来住房消费能力的情况下,上海政府已经转变了单纯依靠商品房来拉动GDP和税收的思路。”上海市政府政策研究部门有关人士表示。

   这位知情人士所谓的“转变思路”,指的是上海正在通过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上海房地产市场能够平稳增长,避免出现“大落”。

   据悉,在商品房销售低迷的背景下,上海已经开启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未来在5年内将建成2000万平方米的30万套经济适用房;而今年的开工数将400万平方米,并将在明年交付使用。目前,徐汇华泾、宝山顾村、浦东三林、南汇航头、闵行浦江、松江泗泾和青浦华新等基地已经开始动工。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未来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虽然可能会有一定调整,不过政府出台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举措是及时的,这些房源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而该类投资将在很大程度上为GDP增长提供动力。”

  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成“主要动力”

   10月23日,上海市统计局向外界披露了今年1至9月,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相关领域发展走势和数据情况。

   据悉,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的三大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一升两降”的格局,其中的“一升”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工业、房地产,呈现出“三分之一强”的态势。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海的工业、房地产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完成959.64亿元、996.75亿元和1130.8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9.4%、30.5%和34.6%。

   上海市统计局有关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今年以来,受土地招拍挂、节能减排等宏观政策影响,本市工业投资节奏明显放慢,开局便呈现投资增幅逐步回落的态势。主要原因是往年建设规模大、投资总量集中的六大重点发展行业投资下降明显,导致工业投资整体下滑。其中,占比重较高的精品钢材制造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投资149.85亿元和127.19亿元,分别下降21.7%和16.4%,是造成六大重点发展工业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据了解,正是在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受累于“客观不利”因素影响纷纷出现下滑的背景下,上海已经加大了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

   上海市政府政策研究部门的有关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今年一季度,在城建这一块曾出现了回落,但是由于受到房地产市场下滑和周边经济可能出现下滑的影响,政府调整了政策,城建项目在二季度明显加速。在越江隧道、世博配套、高速公路、外滩通道、虹桥枢纽5大类工程的全力推动下,增幅从二季度开始一路走高。”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统计显示,在城建投资比例中,市政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是推动二、三季度整个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356.43亿元,增长70.6%。其中,浦东机场北通道、中环线(浦东段)、外滩通道改建等8个项目投资均已超过10亿元。

   世博会带动数千亿投资

   9月8日,上海世博会六百日倒计时之际,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向外界表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预算为286亿元,其中建设费用180亿人民币、营运费用106亿元。

   业内人士判断,洪浩所称的总预算应该仅仅指世博展区的办会花费。事实上,上海为世博会所投入的费用肯定是超千亿级的。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就指出,上海世博会将会带动相关产业投资达2700亿元,将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博览会。

   9月23日,在“迎世博600天重大工程建设推进大会”上,上海市副市长沈骏透露,仅今年上海迎世博配套重大工程建设计划开工15项,全年计划投资1224亿元。此外,2010年世博会举行前,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400公里。

   有业界人士认为,上海世博与北京奥运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在展示国家形象的同时,上海世博将更为实实在在地获得经济效益,从刺激消费角度拉动经济的增长。

   据了解,2010年召开的上海世博会从2010年5月1日开始,10月末结束,历时184天。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参加世博会,其中5%来自境外,50%来自长三角地区,其余45%则来自全国其它地区。世博会的游客数量和时间跨度都超过奥运会。

   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近日在某论坛上表示,在世博会筹办和举办期间,每年将拉动上海经济增长5%左右 .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08/1104/10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