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欣赏系列(5) 《苏武牧羊》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中国文化 > 正文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系列(5) 《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

应一位朋友的要求,我找到了这首非常动人的乐曲《苏武牧羊》。分别由二胡演奏和由萧演奏的这首曲目,听起来都很感人,也非常有气度。


《苏武牧羊》取材于中国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常常进犯中原的匈奴在被汉朝的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几年未敢轻举妄动。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再次想出兵攻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向汉朝示好。汉武帝为了回复匈奴的善意,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出使匈奴。到了匈奴后﹐苏武因其随从出事而被牵连﹐被匈奴单于扣押。

早前投降于匈奴的汉人卫律﹐受命于单于去逼迫苏武投降。苏武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说完,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卫律慌忙把他抱住。卫律看对苏武硬来不行﹐就又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会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苏武怒斥到:“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单于把苏武关入地窖,不给他吃喝,逼他就范。此时正是寒冬,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一些皮带、羊皮片充饥﹐竟活了下来。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流放到北海边(即现在的贝加尔湖)去放羊。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

 

十九年过去了﹐汉武帝死了﹐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回了苏武。

苏武出使时正值壮年﹐而十九年后﹐当他回到长安时,已是须发苍白
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见到的苏武手里仍然拿着那根几乎已经成光杆的旌节,没有一个不被感动的。

 


《苏武牧羊》有不同的版本,那么我们这里向您推荐是萧演奏的乐曲。

这首乐曲开始的部分是不协调的乐声描述了苏武遭遇到的不幸。随后﹐箫奏出作品的主题,迟缓凝重,流露出苏武游牧漂泊﹐欲归不得的寂寞痛苦。委婉的箫声,表达了苏武的思汉怀乡之情。

漫天的雪花被北风卷成一条条白色的鞭子,直鞭向白茫茫的大地,直鞭向湖畔那个白须白眉、手握节杖,颤巍巍地站着的老人。他手中那节杖上的白毛已经脱落得七七八八,剩下稀稀疏疏的几小撮,和他下巴的胡须一起在北风中飘动。


风雪孤忠。他在这片辽阔而荒凉的土地上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岁月流逝,苏武忠贞爱国的气节不减。乐曲激愤坚定﹐定音鼓的声声撞击更显深沉悲壮﹐刻划了苏武在风雪中昂然挺立的形象。

《苏武牧羊》词中写道:

苏武牧羊北海边,
雪地又冰天,
羁留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

心存汉社稷,
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夜在塞上时有笳声,
入声痛心酸。

下面请您完整地欣赏《苏武牧羊》这首乐曲。


http://www.youmaker.com/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本站原创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08/0909/102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