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都认为要培养孩子的品格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要通过父母反复的教育和示范才能让孩子深入心底。但实际上,一些优良品格的培养并不是那么复杂和困难,只要在一些小事上,我们能有一颗敏感的心去察觉它的意义,进而对孩子进行简单而又明确的指导,也许效果要比一千次的叮咛强的多。
我曾经见过一个“失败”的母亲(这里只是说她做了一件“失败”的事),她就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机会。
那是一个雪天,晚上六点多钟,天还相当亮。我像往常一样过一个地下通道回家。地道的入口处照常是那个瞎眼的乞丐,看起来非常专注地拉着二胡。他拉的是《常回家看看》,在这样一个天冷人稀的黄昏,曲子听起来相当的悲哀。
我快走到他跟前时,惊奇地发现瞎眼乞丐多了一个“听众”,一个看起来五六岁的小女孩。小女孩穿得很漂亮,嘴里含着个棒棒糖。她可能不大懂:为什么这么冷的天,瞎眼乞丐也不回家?但她显然很享受这首曲子,歪着脑袋听得特别认真。
就在我要走过她时,小女孩突然做了一个动作,让我非常惊异:她掏出嘴里含着的棒棒糖,伸出去要给瞎眼乞丐吃。
几乎同时,从我来的方向传来几声叫喊,是小女孩的妈妈在喊她的女儿。但小女孩没有理会,依然拿着棒棒糖,询问地看着乞丐。她妈妈快走到跟前了,叫她的口气也越来越不耐烦,显然,她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女儿正在聚精会神地听音乐。她走到女孩身边,强硬地拉着她的手,把她拽走了。小女孩临走时,还不停地往回看着。
我想,如果这个母亲能细心地体会到女儿当时的心情,她一定不会去打搅她,或许还会悄悄地买一支新的棒棒糖送给她,好让她满足馈赠的愿望。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小女孩在优美的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也许在所有的教科书里也难以体会到。以后,当她再经过乞丐时,她会无视地走过。也许,漫长的人生中,很难有什么能再打动她。一颗本该敏感、感性、善良的心也许就在母亲的浑然不觉中泯灭了。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火车上。那是一对南方的母子。小男孩只有四岁,看起来非常活跃,一刻也不肯消停的样子。不知什么时候,突然他就安静下来,扑在他妈妈的怀里,有些羞怯地说着耳语。
他妈妈听了儿子的耳语,有些乐不可吱的样子。她推开儿子,响亮地对儿子说:“你去跟那个阿姨说:‘你真漂亮。’”小男孩听了母亲的话,更加羞怯了,又钻到母亲的怀里。他的母亲就再次把他推开:“来,拿个香口胶,过去给阿姨。你跟阿姨说:‘阿姨你好漂亮啊!送你一个香口胶。’”
我当时猜测:小男孩一定是看上了旁边那个红衣少女的什么玩具或饰物,想问她要。他的妈妈就教他怎样公关,怎样巧妙地得到想要的东西。
过一会儿,小男孩终于鼓起勇气,走到红衣少女跟前:“阿姨,给你吃香口胶。”红衣少女接过来之后,小男孩用稚嫩的声音大声说:“阿姨,你好漂亮哦!”说完,飞快地跑回到妈妈身边。车厢里不由响起了一片愉快的笑声。
我跟他的母亲攀谈了一会儿,这才了解到:男孩跟妈妈说的耳语就是“那个阿姨好漂亮”。他妈妈让他亲口对阿姨说,是为了鼓励他勇敢地同别人交往,鼓励他大胆地表达。
我对这位母亲的做法很是赞同,不由问她:“你一定看了不少家庭教育的书吧?”
她说:“哪有啊。我们那儿的人都是这样教育小孩子的。要让他勇敢、胆大、不要怕事。”
这小小的一件事,却会给小男孩取之不尽的勇气和信心。以后当他想做什么事而不敢的时候,或许就会听到他母亲的声音:“过去啊!说出来!”他母亲在这件小事上鲜明的态度,也许已在无形中奠定下他的优良品格。
小事虽小,却体现出父母的导向。理论总是枯燥的,一万句说教比不上一次实践。我们想让孩子具备什么品格,就要在平时的日常小事中积极地去灌输和熏陶。就像很多父母逼着孩子学习,自己却用书垫桌脚一样。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会从细微的地方看到父母的本心。因此,千万别忽视了细节,别让小事种下大患。
责任编辑: 紫薇 来源:世界之门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08/0817/100006.html
相关新闻
少和孩子生气吧!这3个原因,父母千万别等后悔才明白!(组图) 小学生作业打破常规 数学题6+2不等于8(图) 长大后越混越好的孩子 7岁前往往有3共同特征 全网惊呆:北京父亲卖5套房,供两娃出国学踢球 运动鞋收起来吧,太捂脚!今夏流行的是“罗马凉鞋”,舒适不累脚(图集) 江西女子从12楼坠落奇迹生还 讲述细节 “事出反常必有妖”:你身边的人有这三种行为,是来“害”你的 (组图) “人能不能深交,一眼可识破”:想要看清一个人,3个细节就够了(图) 3个海淀牛娃:10年后的北大学霸,竟成了普通人(组图) 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7岁前就能看出,很多父母不懂其中道理(组图) 中年夫妻是否恩爱,就看这3个细节,有一个就很好(组图) 孩子不叫“妈妈”改叫“妈”,一字之差,隐藏着3个心理变化(组图) 人品差的人,张口闭口就是这4句话,请告诉孩子别深交(组图) 余华 :在日本旅行,在于细节的迷恋(图) 原创俗语:“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父母犯错,子女该不该指出?(组图) 孩子的衣服可以送人,但有3样东西,再新也别送,别人送的也别收(图) “高智商”的孩子,6岁前,身上这4个特征很明显,中一个也很幸运 (图) 它是“免疫力之王”,富含18种氨基酸,老人孩子常吃,增强免疫力(图集) 曾节明:比朝鲜更恐怖,中国大陆同胞请看好自己的孩子!(图) 北京46岁男副院长不伦24岁男研究生 遭专门制作PPT曝细节(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