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南京市委书记王武龙受贿一案1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检察机关指控其收受贿赂款共折合人民币683万余元,为行贿者谋取利益。王武龙则当庭否认了检察机关指控其受贿17笔共计683.64万元中的15笔款项,只承认其中的两笔计135万贿款。其拒不认罪的态度,在受审高官中实属罕见。
抱“必死”念头不认罪
检察日报的报导说,当天的庭审从8点30分正式开始。据旁听人介绍,整个庭审过程中,王武龙的认罪态度“绝对不好”,对于检察机关指控的绝大部分受贿犯罪事实均予以否认。鉴于王武龙的当庭表现,公诉人在发表公诉意见时建议法庭对其“从重处罚”。最后陈述阶段,王武龙仅就无法辩解的事实轻描淡写地表示了一下忏悔。该庭审进行到下午5点钟结束,法庭将择日进行宣判。
大公报的报导指出,65岁的王武龙,与内地诸多落马受审时或痛哭流涕、或追悔莫及痛快交出贿款的高官不同,他法庭上沉著镇静,态度坚决,拒不认罪。南京市政府机关的官员称,王武龙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抱著“必死”的念头,因为600多万元无论是否承认,结果只会是“死缓”或“死刑”。与其交出去,倒不如留给家人。
自称曾遭“刑讯逼供”
涉嫌犯罪的全国政协委员王武龙曾呼吁,国家应在更高层次上加大立法执法力度,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资料图片)
根据安徽省检察院的起诉书,王武龙涉嫌受贿案共计涉及17笔款项,行贿者共两名,其中9笔的行贿者为江苏金大地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人朱克平,另外8笔的行贿者为江苏力联集团公司负责人翟韶均。
王武龙坚决否认被控受贿的17笔款项中的15笔,只承认其中两笔。对于其他15笔款项,王武龙辩称其在接受调查期间受到“非人道待遇”,甚至“刑讯逼供”,所以供述才“与事实情况严重不符”。
家中未抄出受贿巨款
检方在查证王武龙受贿物品(资料图片)
据悉,王武龙承认的两笔款项,行贿者皆为翟韶均,一笔发生于2000年,当时王武龙“以其儿子王宁炒股缺乏资金为名”,收受力联集团公司负责人翟韶均100万元;另一笔款项,发生于1998年3月至2006年6月,王武龙“通过让其儿媳余燕在力联集团公司挂名领工资方式”,收受翟韶均35.76万元。对于这两笔共计135万余元的款项,王武龙表示他在司法机关调查前已主动交代,并请家属将款项全部退赔,同时愿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王武龙的辩护律师、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昔龙认为,2006年12月5日前,王接受纪委“集中谈话”时的交代材料不能作为“法定证据”;而在该案进入司法程序后,检方的调查取证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在不能排除非法取证的情势下,相关讯问笔录亦不能作为定罪证据。他以该案“大部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要求为王武龙做“罪轻辩护”。
尽管王武龙在法庭上否认15笔受贿款,但记者接触的南京官员大都认为指控不会有错。因为“在那个位置上,求他办事的人实在太多”,而且行贿方如乱诬陷,自己一样要承担行贿罪。至于王武龙家中为何未有抄出巨款,有官员指出,要藏起赃款“并不难”。
光凭指证或难定罪
南京法德永恒律师事务所律师沈华认为,在王武龙拒绝认罪而又未能查出赃款的情况下,仅凭行贿人指证,此案是不足以定罪的。
沈华指出,虽然根据内地法律,“零口供”也可定罪,但成功定罪的案件非常少。行贿受贿案件的特殊性在于案情大都发生在“一对一”的场合,没有第三者在场,仅凭污点证人的证词肯定不足以定罪,被告人的认罪口供非常重要。
而且,王武龙提出部分口供是在“刑讯逼供”下被迫承认的,沈华说,中国法律明确规定,程序违法所取得的调查笔录是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
被控受贿683万元
检察日报的报导说,检察机关指控其于1995年初至2006年6月间,利用职务便利非法索取或收受有关公司负责人给予的贿赂款共折合人民币683万余元,并为其谋取利益。根据检察机关的指控,1995年初至2002年4月,王武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江苏金大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办理黄埔项目土地出让手续、减免土地出让金、土地置换手续以及会见外商等事宜提供帮助。为此,王武龙先后9次收受该公司负责人朱某给予的人民币200万元、港币20万元、美元2万元,折合人民币237万余元。
1997年初至2006年6月,王武龙利用职务便利,为力联集团有限公司承揽宁高一级公路K7标段工程、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汊桥景观照明工程、收购南京南北建设实业总公司、追要欠款及缓交土地出让金等事宜提供帮助。为此,王武龙先后8次索取或收受该公司负责人翟某给予的人民币共计445万余元。检察机关认为,王武龙受贿情节特别严重,应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另据了解,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依法终止了王武龙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这之后不久,王武龙受到了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王武龙被带往福建“双规”
民主与法制时报的报导说,2006年7月13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原南京市委书记王武龙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8月初媒体曝出他因“涉嫌重大违纪问题”被调查。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终止了王武龙全国人大代表的资格。
民主与法制时报报导说,早在2006年7月,关于王武龙“涉嫌重大违纪问题”被查的传闻就已经遍布整个南京城,8月7日,《财经》杂志以首次披露了王武龙被调查的事实。文章称,因“涉嫌重大违纪问题”,被中纪委带走“集中谈话”。尽管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王武龙被谈话与其他案件有什么直接联系,但有关人士还是将其纳入到整个江苏政坛来看待。
据知情者透露,此事事发突然。7月13日上午,江苏省召开全省环保大会,江苏省委、省政府等主要领导悉数出席,王武龙作为省人大领导还在会场第一排就座。下午5点左右,王武龙被中纪委来人带走,从此杳无音信。
看似突然的事情似乎更像是有关调查部门的一种策略。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对此进行解释:“今年年初王以前的秘书被双规,在出事前几天中纪委找王谈话,问王关于他秘书的一些情况是不是属实。他向中纪委说:我以党性保证,我的秘书没有问题。结果才过几天,他的秘书就被正式宣布双规。王可能当时还没想到实际上这事情是冲着他来的。”
然而,保证不能代替事实,该来的还是来了。7月16日,江苏省委在小范围内通报此事。通报称,王武龙因“涉嫌重大违纪问题”,被中纪委“集中谈话”,接受调查。而7月15日江苏省官方媒体《新华日报》关于省环保大会的报道已无王的名字。此后,“王武龙”三个字更是从江苏媒体上消失。
尽管有关报道并未使用“双规”这样的字眼,但曾有一位与王武龙亲属关系甚好的知情人言之凿凿地向《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透露:“王武龙确实被双规了。”该知情人还提供了一个新的佐证。“8月30日,一位朋友通电话说南京市另有一名官员也出事了,后来通过关系打听到该官员是因为被牵扯进王武龙的案子被中纪委调查组叫去谈话。”同时,该知情人还表示了对传闻的否定,“王根本不在北京也不在天津,而是被带往福建”。
王武龙秘书年初已被“双规”
2006年初,王武龙的秘书傅成在南京玄武区区长任上被纪检部门“双规”;2005年6月24日,南京市政府主管城建、房地产等工作的副秘书长魏竹琴被采取“强制措施”。据知情者向《民主与法制时报》透露,上述两人“出事”亦与王武龙有关。
然而,亦有传闻表明王武龙此番接受中纪委调查是受其弟王文龙牵连。
王文龙1954年10月出生,只有中专文化,1970年至1991年供职于南京市电信局,1991年后担任南京军区兴办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利源实业有限公司业务六部经理。据工商登记资料,1995年3月,经南京市计划委员会和南京市建设委员会批准,利源实业有限公司与深圳南佳发展实业有限公司分别出资750万元,成立南京佳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佳源公司),承揽城建工程,并参与房地产开发。王文龙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被授权负责公司一切经营活动。
其时,王武龙担任南京市市长已有两年,一年后更升任南京市委书记,正处于个人仕途的快速道。1995年2月,在佳源公司成立前夕,利源实业有限公司以近1760万元的价格购得南京市玄武区一幅面积为5498平方米(约8.24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后由佳源公司进行商品房开发。这一地块距离南京市中心鼓楼只有1.5公里,左临玄武湖,右靠紫金山,属南京市黄金地段,升值潜力巨大。知情人称,利源公司能够顺利拿到这块“黄金宝地”,与王文龙关系甚大。
但佳源公司自1995年成立到1997年,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1998年9月,利源实业退出佳源公司,王文龙随即辞去佳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
两年后的2000年9月,佳源公司由于“一直没有进行新项目开发”申请注销。就在注销前夕,佳源公司出资6万美元,成为中外合资房地产企业“南京益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益来公司)的中方股东,占有3%的股权;益来集团(香港)公司出资194万美元,占益来公司97%的股权。据知情人透露,尽管王文龙此时已退出佳源,但与该公司董事长白松关系非同寻常。
益来公司在南京房地产市场享有盛名,曾在南京市开发“金陵御花园”、“金陵御庭园”、“益来国际广场”等高档地产项目。这些项目都集中于玄武湖附近和南京中心地带,南京房地产界对这些地块的竞争非常激烈。益来公司能以低价顺利拿到土地,坊间确信与王文龙巨大的“个人活动能力”密切相关。
权威渠道证实,王文龙后来因涉嫌经济犯罪遭到通缉,现已刑拘;益来公司法人代表白松目前也已被刑拘。
据悉,王武龙此番被调查,与江苏省政界数位高层人士实名举报有关。此事由中纪委直接查办,目前已逾半年。在南京市,王武龙“出事”的消息几乎满城风雨,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被市民戏称为砍树市长
民主与法制时报的报导还说,王武龙在担任南京市领导期间的一大“政绩”就是砍树,市民说他是南京市砍树的始作俑者。王武龙在南京市长任上,提出了“亮化城市”的口号,而其亮化手段就是砍树。有些市民认为,树砍掉后南京的优美地景完全消失,市民写信向上级反映情况,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王因为砍树被南京市民戏称为“砍树市长”、“砍树书记”。时至今日提起这个“砍树王”,还有许多人愤恨难消。
郁郁葱葱的行道树是南京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些大树大多是清朝和民国的时候栽的,都是百年古树,在夏天的时候,号称在主干道马路中心是晒不到太阳的。然而如此好的大树却难逃斧钺之灾,纷纷被砍伐。许多南京市民反映,南京中山门外好大一片,中山东路、中山北路、中央路、玄武湖附近等等都先后被砍掉了。“当年国民党当政时候种植的法国梧桐大概差不多给砍掉一半了吧。”一位市民非常惋惜地说。
而许多市民认为,南京市砍树的始作俑者就是王武龙。当时王武龙恰好在南京市长任上,并提出了“亮化城市”的口号,而其亮化手段就是砍树。“当时有关领导说是南京的悬铃木太厚太大,把商场的霓虹灯光都遮住了,不利于塑造大都市形象。”一位知情人回忆道。
有些市民认为,树砍掉后南京的原先道路、护城河与城门的关系完全被改变了,一个优美的地景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开阔的草坪、宽阔的马路,无遮拦的视线,使得城门变得分外矮小。砍树引起民愤,有些市民写信向上级反映情况,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而另有知情人反映,王在任徐州市长期间似乎也曾砍过树。王毕业于南京林学院(现南京林业大学)林化系林产化工专业,提到王的砍树,南京市某高中教师不无幽默地说:“我看他是砍伐系毕业的吧?”王也因为砍树被南京市民戏称为“砍树市长”、“砍树书记”。时至今日还有人恨恨地提起那时的“砍树王”。
王的市政建设被市民戏称为“武龙洞”
2005年5月,南京一家媒体曾经在显著版面刊登了包括《鼓楼隧道明年又要大修了》在内的“检讨南京隧道”重点报道,报道不仅在南京建设系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也让很多市民找到了共鸣。包括一些建筑专家在内的读者甚至提出,“鼓楼隧道不仅没有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还让鼓楼到珠江路这段路更堵了。与其再花一大笔费用修缮鼓楼隧道,还不如把隧道填掉恢复路面呢。”
而鼓楼隧道就是王武龙主政南京期间的重要政绩工程。该隧道位于南京中心区鼓楼广场地下,北连中央路,南接中山路,承担着分流鼓楼广场交通流量的任务。一位曾在鼓楼广场执勤15年的警官对记者说:“鼓楼隧道建成10年来为该路段分流近四分之三。”他回忆道,鼓楼隧道尚未建设之前,每日早晚高峰时,鼓楼广场总要有7至8名警力分布,拥堵一般早上持续近一个半小时,下午近两个小时,雨雪天气还要延迟,交警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但现在整个鼓楼广场地区即便在高峰时间也只需要一两名警力就能维持秩序。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总工程师钱林波亦曾向媒体表示,鼓楼隧道从1995年建成使用到现在,基本上还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然而达到目的并不意味着工程无可指摘。资料显示,鼓楼隧道作为迎接“三城会”的城建重点工程,于1994年10月开工,1995年建成试通车,1996年初先后单洞封闭施工做仰拱,1997年冬进行了大规模的注浆堵漏与结构补强,此后的小修就不在记载之列了。几年来,隧道的顶部渗漏、地面湿滑一直让驾驶员为之胆寒,南京人就这样在交学费的过程中认识了隧道。这个曾经被大肆宣扬的“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规划)在很多南京市民眼里成了“拍脑袋工程”。
最近一次大修时,一位自称建设系统老员工给鼓楼隧道算了一笔账:“当初建隧道的时侯预算不超过1个亿,由于一边设计、一边施工、一边规划的工程实施操作,直接造成工程预算不断增长。隧道建成后又是‘三日一小修,五日一大修’,据称,前前后后共花了近4亿元人民币,现在又要花4100多万元大修,真不如填平恢复路面。”
对于工程建设质量差,常年渗水漏水,后曾多次维修,耗资数千万的鼓楼隧道,南京市民无奈地称之为“武龙洞”。
尽管有些人将这些事实作为王的执政败笔,然而,亦有人认为此为集体决策之过,不能全算到王的头上,甚至有人认为王在南京的城建上是有些功劳的。
曾经“比较正统”
今年64岁的王武龙,1993年5月被任命为南京市代市长;1996年11月任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从而达到其仕途的顶峰。
祖籍江苏淮安的王武龙,出身工人家庭。1962年9月,王武龙考入南京林学院(现南京林业大学)林化系林产化工专业。由于“出身好”,王武龙在大学三年级就入党,成为班内唯一的中共党员,并担任团支部书记。
据大学同班同学回忆,王武龙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一般,为人“比较正统”,不很张扬,与同学关系也不错。
1970年至1991年的21年间,王武龙一直在徐州市化工系统工作。曾任化工厂技术员、化工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1983年3月,适逢提倡干部“知识化、年轻化”,王武龙从徐州市化工厂党委书记任上踏入仕途,任徐州市市委常委、副市长。1990年4月,王武龙官至徐州市市长。
据知情人介绍,王武龙任徐州市市长后便想去省城发展。省人大开会时,徐州市代表团曾提名王作为副省长人选,但未获通过。
1991年5月,担任徐州市市长刚满一年的王武龙如愿来到省城南京,担任省计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从此步入仕途快车道。1992年8月,他被任命为省计经委主任、党组书记;在省计经委主任的任上不足九个月,1993年5月被任命为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1995年6月起,王担任南京市市委书记。
2001年10月,王被免去南京市委书记一职。一个月后,又被免去省委常委,专任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3年1月,王被任命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随之当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主持省人大工作。
受弟弟王文龙牵连
财经杂志的报导说,王武龙受查,坊间传闻是受他的弟弟王文龙牵连。
王文龙,1991年担任南京军区兴办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利源实业有限公司业务六部经理。利源与深圳南佳公司合并成立南京佳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揽城建工程,并参与房地产开发。王文龙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5年2月,在佳源公司成立前夕,利源以近1760万元的价格购得南京市玄武区一幅面积为5498平方米(约8.24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后由南京佳源公司进行商品房开发。这一地块左临玄武湖,右靠紫金山,属南京市黄金地段,升值潜力巨大。知情人称,利源公司能够顺利拿到这块“黄金宝地”,与王文龙关系甚大。
两年后,佳源公司成为与香港合资成立“南京益来房地产开发公司”。益来公司在南京房地产市场享有盛名,曾在南京市开发“金陵御花园”、“金陵御庭园”、“益来国际广场”等高档地产项目。这些项目都集中于玄武湖附近和南京中心地带,南京房地产界对这些地块的竞争非常激烈。益来公司能以低价顺利拿到土地,坊间确信与王文龙巨大的“个人活动能力”密切相关。王文龙后来因涉嫌经济犯罪遭到通缉,现已刑拘;益来公司法人代表白松目前也已被刑拘。
目前,南京市政府主管城建、房地产等工作的副秘书长魏竹琴被采取“强制措施”。
据知情者透露,“出事”官员都与王武龙有关。
中国网刊登的王武龙简历:
男,1942年2月生,汉族,江苏淮安人,大学学历,196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8月参加工作。
1962年9月南京林学院林化系林产化学工艺专业学习;1967年8月留校待分配;1968年8月江苏红旗农场劳动锻炼;1970年2月徐州电解化工厂技术员、技术科科长;1977年8月徐州市化工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3月徐州市气体厂副厂长;1981年5月徐州市化工厂党委书记;1983年3月徐州市委常委、副市长;1984年7月徐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89年10月徐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1990年4月徐州市委副书记、市长;1991年5月省计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92年8月省计经委主任、党组书记;1993年5月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1994年3月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1995年6月南京市委书记;1996年11月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1998年1月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1年10月省委常委、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1年11月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3年1月起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
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九届、十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