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失败其中有主观问题,也有外部客观条件促成的。自身的问题是手段不铁,想抗民主的大旗,允许各种舆论败坏国民党的名声报刊存在,这些报刊有很多舆论都是有意造谣与鼓惑煽动的,如沈崇事件,就是故意设圈套栽赃,使很多人对国民党失去了信心,背叛了国民党。外在的条件,西安事变,日本、苏俄、美国、英国对国民党的失败都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对待内部问题,蒋中正的手不狠,太善良了。国难当头的战争年代,哪有什么民主可言?军队、民众只有服从命令,有民主还是军队吗?还是特殊的战争年代吗?对那些造谣惑众的刊物应当封杀无赦,对其从业人员该杀的杀,该关的关,绝不能手软,岂容它们败坏国家政府的威信,涣散军心。可是蒋中正没有做到这一点,到了台湾才想起这一手了,可是大陆已经失掉了。如果蒋在台湾没有这一手,台湾也早不在国民党手中了。在近六十年的和平年代中,D都不允许人们乱说乱动,更不要说办什么与政府意见不同的刊物了。在战争年代采用这样铁的手法,后人都是可以谅解的,可是蒋没有做到。蒋顾忌背上独裁的恶名,想抗上民主的大旗,这是政治上的失策与不成熟的表现。
再者,蒋之所以相对开放,这与国际环境有关系。因为美国不喜欢蒋搞独裁,对蒋不满,在军事没有给蒋有力的支持,甚至是进行扼制。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好象基本断绝了军事上对蒋的支持。
英美苏的雅尔塔会议,把蒋排除在会议外,它基本上是个瓦解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会议。试想,让苏俄出兵东北,无非是让苏俄援助中共,或为苏俄援助中共提供便利条件。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苏俄攻下东北后,没有把它交给国民党政府,而是交给了中共。中共从东北得到了大量的军队和军事装备,林彪的第四野战军,出关时只有十万人,入关时就有一百二十万军队,其中很多是满洲国伪军改编的,有些则是新扩编的。如果没有这一百多万军队参战,平津战役共产党根本不能取胜。事实上,在平津战役之前,共产党的军队根本打不过傅作义,应当说总是吃傅作义的的亏。可是四野一参战,战局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傅作义就支持不住了。
如果东北被国民党占领,平津方面可以不管它,仅傅作义足可对伏共产党军队了,国民党可以抽调大批的军队支援淮海战役,一举把共产党主力部队全部消灭在山东境内。如果东北不交给共产党,共产党根本不敢搞三大战役,可能连一大战役都不敢搞,还是只敢打游击战。可是东北易手,国民党在此地损失了五六十万精锐军队,而且使共产党军队陡然增加了一百多万,不但累及到了平津战役,又不能以绝对优势的军队打好淮海战役,以至三大战役均以失败告终。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的主力消耗殆尽,其在大陆的败局也就奠定了。
其实,二战将要结束,根本没有必要让苏俄出兵东北,即便苏俄不出兵东北,日本人也要投降。因为投降与否是在日本国内,而不在关东军。再说关东军已经成了个空壳子,它的有生力量已经耗尽,即使苏俄不出兵,仅靠中国军队也能把它们吃干净。不需要出兵,为什么苏联还是出兵了?名义上是为了减少美军的伤亡,促使日本人早日投降,实际上很可能是个阴谋。也就是这个雅尔塔会议,决定了中国与中国人的命运。中国人今天的命运,日英美苏都有责任。如果日本人不侵华,今天的中国绝不是这付模样。如果雅尔塔会议上任何一国对中国负些责任,今天的的中国也不是这个模样。
美国人之所以不支蒋介石,是由蒋美之间一系列不愉快的事促成的,美国人对蒋的独裁专权、政府的腐败是很不满的。所有这些,与当时的一些报纸刊物的宣传是分不开的。因为受了这种宣传的影响,抗日战争中,有些美国人认为共产党很开明,甚至于有很大的民主倾向,于是提出在军事上与共产党合作的主张。此主张遭到了蒋介石的强烈反对,甚至以退出联合国相威胁,这使美国人很不高兴的。以上,也是美国对蒋不满的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之,今天的中国,美国、英国应担相当大的责任。
今天看来,还有一个更大原因,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对中国的嫉妒,他们怕查个统一的中国强大起来,主张把中国分成两块,即划江而治,这就是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雅尔塔会议的实质性内容。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国民党把江南也丢掉了。
责任编辑: 黃舫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07/1130/6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