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发改委:物价上涨不是通货膨胀是什么?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请问发改委:物价上涨不是通货膨胀是什么?
 

针对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明显上涨,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6%等问题,发展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回答公众质疑,称发改委认为目前物价上涨不是全面通货膨胀前兆,只是结构性上涨。前7月食品价格上涨8.6%,是导致今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受此影响,全国居民每人每月增加食品支出12元左右,大多数居民家庭可以承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2007年以来,令人紧张不安的涨价消息从未间断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一场大范围的物价,尤其是民生物价上涨席卷全国,速度惊人。除了房价大幅上涨外,涉及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猪肉、食用油等商品价格也在加快上涨,煤、电、汽、水等几乎所有消费品都在上涨,通货膨胀对民生空间的严重挤压和威胁使百姓叫苦不叠,越来越多的家庭沦为贫困或陷入对贫困的恐惧中。

到目前,通货膨胀预警已高悬数月,通货膨胀状况在国家统计局连续公布的数据中已经得到确认。统计数字显示,作为通货膨胀重要指标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连续29个月走高,6月份CPI涨幅达4.4%,7月份CPI涨幅达5.6%。这是继1989年、1993年之后,我国再一次面对通货膨胀的挑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现过这种危机,1988年6月间推出激进的价格改革后,物价急剧上涨,一夜之间大米价格从0.15元涨到0.8元,8月间全国范围内出现银行挤兑风潮和商店抢购风潮,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8.5%。面对突如其来的通货膨胀,政府对投资和货币供应进行了急刹车,并进行严厉的“治理整顿”。结果是,几千个建设项目一起下马,夭折为“半拉子工程”。1989年前后全国仅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就破产关闭了13万家,占原总数22万家的60%。

1992年继邓小平南巡之后,经济再获机遇快速增长。股票热、房地产热,创造了诸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暴富奇迹。由于大量资金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货币超量投放,信贷规模一再突破计划,使金融业陷入无序状态。在高涨的投资需求下,财政赤字和货币供应超常增长,导致第二次通货膨胀的全面爆发。鉴于前一次急刹车的教训,当局采用控制银行利率和货币政策的办法使经济“软着陆”。世界罕见的银行存款高利率和高息保值储蓄有效回笼了资金,抑制住了股市投机和通胀,但也使经济发展迅速放缓。结局是,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施工中的无数楼宇变成了“烂尾楼”,银行损失了数百亿。大批国有企业停产,职工“下岗”。股市进入长达数年的“熊市”,股民倍受“套牢”的煎熬。

此后为了促进消费,激活经济,央行将存款利率从10%以上一路狠调到2%左右,但是伴随着中国权力的全面资本化,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变,老百姓开始存钱防老、存钱防病、存钱供孩子上学,因此尽管利率已跌到世界最低水平,消费增长仍然不足。

为了扩大内需,政府推行住房的市场化,并数次增加公务员的收入。同时,高额贸易顺差使人民币增值,导致国际热钱的拥入。大量房贷的发放,增加了货币的供应,刺激了房地产和连带的建材、钢铁、运输等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并处于多年的过热状态。

对于第三次通胀危机,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粮油等牵涉基本民生的支出通胀的深层原因,乃是内地腐败势力的大量存在。腐败势力为牟求私利而不择手段用公币投资,导致经济畸形过热,使国家经济出现结构性危机,最终令全体人民不得不每吃一餐都要多付百分之十几的支出来为腐败埋单。”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加剧态势,央行在5月份同时使用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扩大汇率浮动空间这种前所未有的“三箭齐发”措施,后又打出了一套“7.20加息+8.15减税”的组合拳(加息0.27%,利息税由20%降到了5%)。央行在使用货币政策方面显然已是黔驴技穷。

目前的储蓄存款利息率远远低于通货膨胀速度,即使7.20加息后,存款利息仍是负值。负利率势必加速银行储蓄流向楼市、股市。如此的资金流向将继续使房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涨,而在过去几个月里,许多城市的房价正是这种情形。其实,政府应该在社会保障制度远未完善健全、医疗教育等体制改革偏离公众方向等病灶上下药动手术。

尽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对物价问题亲自过问,几度上街临市问价,宽慰民心。国家发改委也发出通知,一方面要求各地政府不得干预物价,另一方面要求市场主体不能价格垄断、联合提价。然而,面对歇斯底里的经济和社会走势,政府显然已无计可施,所能动用的政策手段越来越少。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认为,中国此次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失控。2006年6月,中国通胀为1.5%,而一年后上升至5.6%。食品涨价是拉升通胀的最大动力。在一年中通货膨胀中的70%来自食品。这个趋势不仅会继续下去,而且会进一步恶化。陶冬估计,CPI通胀会在明年年中达到6.5%,如果气候不作美或石油、材料进一步涨价,甚至可能冲上8%。

在物价上涨已经影响到民众生活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怎么做?普通居民又该如何应对?物价上涨最大的考验在于,社会保障体制和收入分配改革是否跟得上去。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是无力无助的,在收入不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最盲目的选择是投资房地产和股票,用投资领域的收益来保障生活水准不下降,因此搂市股市还会处于疯狂状态。

----------------------------------

 作者蔡慎坤:现居北京。 曾先后在政府、高校、媒体、金融机构谋事供职。著有《海南十年反思》《谁来拯救中国股市》《股民辞典》等书。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蔡慎坤博客专栏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07/1121/6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