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分析课题组的报告预测,受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今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可能突破3%。通货膨胀的攀升正是中共政府的一大隐忧,推出更多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也因此加大。
《中国证券报》报道,报告表示,当前CPI上涨势头有所加强,从同比涨幅来看,自2006年10月份以来CPI涨幅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从环比涨幅来看,尽管4、5月份CPI环比分别出现下降和小幅上涨,但实际上剔除季节因素后的CPI环比折年率均高于当月同比涨幅。
报告认为,CPI的加速上涨主要由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所带动,而服务价格上涨有所加快也是带动非食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受生产周期和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粮食价格和肉禽蛋价格上涨较快的状况可能会持续到三、四季度之交,到年底这种上涨势头才可能减弱。
由于2006年度CPI开始明显加快,上年基数和翘尾因素的影响也将会使得2007年三、四季度之交成为CPI同比涨幅的高峰。同时,考虑到目前居民和企业形成较为明显的价格上涨预期,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将会传递到消费环节。综合来看,2007年CPI涨幅可能会突破3%。
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达到3.4%,创27个月以来新高,引发经济界对通胀的担忧。
通货膨胀的攀升正是中共政府的一大隐忧,推出更多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也因此加大。中国股市由5月末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所引发的深幅回调中迅速反弹,也给政府推出更多紧缩政策创造了便利条件--如果股市持续下跌,政府在选择紧缩政策推出时机的问题上就不会很轻松。
经济学家指出,CPI升幅高企意味着物价不断上涨,进而推高了零售额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5月份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5.9%,增幅超过了4月份的15.5%。
而且,外商直接投资(FDI)保持强劲,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多资金,这也可能成为加剧通货膨胀压力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