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来自北京的指示,上海1976年5月初成立内部片摄制组。所谓内片,是专供内部观看的影片,通常是中共高层才能看到。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文艺状况是“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经江青亲自审定的样板戏,早期有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八个,以及后来的京剧《杜鹃山》、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被泛指为“八个样板戏”。上至中央院团,下至各地县文工团,排演样板戏是十年中不变的任务。至于其它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几乎都被列为“大毒草”而遭到禁止。外国小说和电影也不是人人都能看到。《金瓶梅》这样的书只有一定级别的人才能接触到。内片就是为了满足中共高层需求而特别制作的。
当时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的叶永烈被任命为内片摄制组导演。这一任命完全出乎叶永烈的意料,因为他当时已经被打成“文艺黑线干将”、“大毒草作者”,还遭到抄家。而在当时,内片是保密性极高的影片,进入内片摄制组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
上面给叶永烈的解释是,这些内片是中央直接交办的,是专为中央首长拍摄的娱乐性影片——代号为“文集内片”。当时对内片的要求是质量高,速度快,限时限刻完成。在任务下达之后,必须在半个月以至一星期完成影片。其实叶永烈作为“臭老九”,突然被起用的原因是为了确保如期完成内片,因为叶永烈在同行之中向来有着“快手”之誉,不仅剧本写得快,拍摄影片也快。
上海一共成立了两个“文集内片”组,叶永烈所负责的这个组有五十多名工作人员,赶拍《驯兽》以及京剧唱腔音乐。另一个组则拍摄京剧旧戏,也就是才子佳人戏。后来才知道,这些内片专供病重的毛泽东观看,为此在北京与上海两地各成立“文集内片”组。
按照文化部“对外要严加保密”的指示,上海拍摄地点选在泰兴路文艺俱乐部(也叫丽都花园,即现在的上海市政协)。这是一座花园式的别墅庭院,门口有大铁门,院子里很宽敞,有游泳池、办公楼、会议厅、放映厅等,大门一关,即与外界隔绝,确是一个理想的拍摄点。
按照拍摄计划,各路人员很快进入拍摄点,成立由叶永烈担任组长、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齐闻韶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参加拍摄的人员都按照样板团的伙食标准,免费供应中、晚两餐,菜肴不错,这在“36元万岁”的年代,还是颇为实惠的。
在毛泽东病重的那些日子里,叶永烈变成了忙人,兼编导于一身,自己写剧本,自己导演。片子送审通过后,只准印四个拷贝,一个送中共中央,一个送文化部,一个送钓鱼台,一个送中央电影局数据库。不到半年,摄制组总共完成了二十余部戏的摄制。
毛泽东1976年9月9日去世,文集内片也随之停止了摄制。短短四个多月中,叶永烈完成了九部影片。
责任编辑: 王笃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icyu3vmjgcad.cloudfront.net/2007/0209/30428.html
相关新闻
京城的官员们团结起来,搞死那个搅局者 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专家核磁扫描后揭开惊人真相(图集) 极度恐怖,又极度诡异(图集) 抗战期间中国最高统帅部和军事指挥系统(下)(组图) 古为今用!毛泽东为何对民族精英先辱后杀?(图) 曲阜1958年“大搬家”始末(图) 一脉相承“十月革命” 看清列宁的流氓嘴脸(组图) 严家祺: 两次天安门事件真相 六四也有赵紫阳责任 王明为何被毛泽东蓄意毒害?(图) 毛泽东亲自送女人走后门 毛式“教育革命”始末 毛和舞女厮混江青让毛当了几周的“和尚”(图) 韦君宜:革命与知识分子的标本(图) 习*近*平大凶!被“发配”去毛泽东都怕之地遭羞辱(图) 毛泽东一生结婚四次为何没办离婚手续?(图) 高岛俊男 :最后的盗贼皇帝——毛泽东(图) 1954年邓小平写给毛泽东的马屁诗(图) 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脚永世不得翻身者的自述(图) 文革周恩来:很多人还不知道的真相(图) 掸封尘:毛泽东纪念堂“采石令”下到吴县之后 我亲见亲历的荒唐工程(图)